“時間錯配”種下隱患
- 發佈時間:2014-11-25 00:43: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來安縣安置房BT項目糾紛揭開的是中國式BT危機的一角。
針對其深層次原因,來安縣建設局副局長陳玉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BT項目的危機源於其在實際操作中所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時間錯配的問題,一是金額錯配的問題。
“時間錯配的問題是指,政府在回購BT項目時,工程款的支付一般採用‘4-3-3’模式,也就是工程移交的時候付總工程款的40%,一年後再付30%,再過一年付剩下的30%。但是,這第一筆40%工程款的支付並不一定是在項目移交後馬上支付,有時候要延期三四年才支付第一筆40%。而且工程建設的進度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延期,這就出現了時間錯配的問題。金額錯配則與時間錯配密切相關,如果因為時間錯配不能按時償還投資人的本息,償還成本就會相應加大。”陳玉峰表示。
江蘇天騰正是被擊中了以上兩大“命門”。
公司執行董事史國榮告訴記者,“我們在向中星基金融資的時候,有一部分資金需要半年後償還,一部分需要一年後償還,還有一部分需要一年半後償還。但是由於工程延期,工程款不能按時回籠,公司的還款節奏被徹底打亂,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金額上的錯配更是讓鏈條上的各方都吃不消。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江蘇天騰向中星基金的融資成本在24%,中星基金的融資成本則在10%-13%,由於雙方都不能按期支付各自投資人的本息,融資成本大為增加。“政府的成本其實也增加了,由於工程的延期,回遷戶不能按時搬進安置房,根據當初的協議,政府支付給回遷戶的租金也翻了一番。”陳玉峰告訴記者。
而BT項目在操作過程中孕育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國內BT項目普遍採用私募融資的方式,高昂的融資成本預示著BT項目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項目。“一般情況下,資質最好的開發商會向銀行融資,差一點的會轉而尋找信託,再差的才會投向私募。銀行的融資成本肯定是最低的。信託方面,拿我們公司來説,融資成本普遍在13.5%上下。而私募的融資成本最高,一般在20%以上。”某信託界人士王蕓(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然而,江蘇天騰的資質逐步墜落。曹秋林告訴記者,江蘇天騰找到他們的時候,各方面的資質十分不錯。中國證券報記者獲取的2012年10月28日江蘇信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的評級顯示,江蘇天騰的信用等級為“AAA”級。但今年6月,江蘇天騰已被江蘇徐州市一家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在該事件中,BT融資缺乏相應的擔保,風險防控機制缺失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從中國證券報記者獲取的一系列材料來看,江蘇天騰能夠作為政府回購款“擔保”的竟然僅僅是一份來安縣人大常委會2012年10月20日發佈的一份紅頭文件——《關於同意將安置房BT建設回購款納入縣政府財政預算的決議》。同時,還有城基公司開具的《回購承諾函》,以及由縣財政局開具的《財政函》,後者規定,“為了保證合同的順利實施,我局將監督來安縣城市基礎設施開發有限公司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項。”
史建康告訴記者,當初公司也曾向政府提出以土地作為回購款的抵押,但最後不了了之。而這也是國內BT項目的常態,BT項目的風險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這類風險不可小覷。2013年12月30日,審計署發佈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結果,一直沉在水下的BT融資模式負債首次浮出水面。審計結果顯示,作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一種主要債務資金來源,BT融資的規模僅次於銀行貸款。
同時,根據審計部門對地方三類債務(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的劃分,BT模式所形成的債務規模分別為1.2萬億元、465億元、2152億元。而按照BT項目2至3年的建設週期計算,2014年以後,BT項目將迎來集中兌付期,BT項目大規模風險的來臨引發擔憂。
實際上,2013年河北灤南縣BT項目糾紛已經敲響警鐘。據了解,2012年10月17日和11月7日,中金嘉鈺分兩期為江蘇太平洋三江建設有限公司募得資金1.9億元(超募7000萬元),用於河北灤南縣嘴東經濟開發區灤河大道、秦嶺大街、湘江大道三條道路的建設。但在2013年10月17日第一期合同期滿後便開始出現利息無法兌付的情況,引發糾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