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穩增長與調結構艱難平衡

  • 發佈時間:2014-11-22 00:30: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財經觀潮

  □利可資産 潘瑋傑

  2011年來,中國的經濟狀況一直處於下行狀態,今年預計全年的GDP增速只有7.3%。然而經濟的調整遠未結束,今年經濟的下行主要是投資疲軟,更重要的是今年主要是房地産投資出現下降,並伴隨著製造業下行。由於房地産投資增速的下滑會拖累諸如金屬、建材、機械等房地産産業鏈上的行業,房地産的調整將會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國內經濟增速恐怕將步入一個較為長期的低速增長階段。

  “穩增長與調結構”成為經濟建設方面的關鍵詞,“新常態”經濟也躍然紙上,然而面對不斷增加的經濟增速下滑壓力,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以平衡兩者。今年,央行將“定向寬鬆”作為貨幣政策核心,將貨幣政策風格由“大水漫灌”轉變為“滴灌”與“噴灌”。定向降準、再貸款工具、PSL、MLF等,定向寬鬆的新工具組合層出不窮。央行的定向寬鬆政策雖是貨幣政策的創新之舉,但能否獲得預期效果,實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某種程度上是應對“穩增長與調結構”兩難境地的艱難選擇。貨幣政策本質上是一種總量政策,用貨幣政策來調結構可謂工具錯配,貨幣政策調節的是經濟體內或金融市場上的流動性鬆緊,但並不能保證流動性的最終流向。貨幣政策有助於穩增長,但對於調結構恐怕效果甚微。

  實際上,對於産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從制度建設上加以保障,比如通過減免稅收對企業的研發和創新投入給予足夠激勵、鼓勵銀行對企業研發提供優惠信貸、鼓勵科技人才創業成為企業家、鼓勵政府部門對微觀層面的産業升級的投入等。既要加大力度調控過剩産能和淘汰一些落後企業,也要加大科技發展投入,促進産業升級。如果不加快這些制度改革,産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很難取得進展。産業結構調整需要注重培育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一個不斷創新的人群,是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保障,他們蘊藏著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推動産業升級的動力,制度建設正是培育並挖掘這種動力的重要保障。

  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短期而言,難以看到效果。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刻,通過調結構完成經濟轉型顯得尤為重要。短期內,恐怕只有通過市場出清,才有可能令經濟重回復蘇之路。所謂市場出清,即需要利用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不讓低效的經濟主體繼續佔有社會有限的經濟資源,要求市場要倒閉、破産一些企業。不如此,經濟沒法轉型,改革也無法深入。

  要達到市場出清,首先,需要有底線思維,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其次,要把握好穩增長、促改革和防風險三者關係,以改革的原則來確定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通過風險化解和防範確保經濟的基本穩定。最後,要及時發出明確信號,防範全社會的“道德風險”,確立嚴明的市場紀律和依法治國理念。

  在新形勢下,政府需要在穩定增長和經濟結構轉型中尋找新平衡點,房地産和基建項目恐怕仍將是主要的平衡工具。鋻於目前房地産的下滑嚴重拖累經濟,預計政府將繼續加碼穩增長政策,主要可能採取降低房貸首付比例、定向下調房貸利率、減免交易環節稅費等政策托底房地産,並開工一批基建項目以守住經濟底線。但是如此一來,恐將對於産業結構調整、進一步經濟轉型有所阻礙。

  如何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是政府需要面對的難題。政府應該進一步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在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逐漸釋放經濟發展潛能,不斷推動提質增效,同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強化風險監測與評估,構建危機管理和風險處置框架。只要增長在合理目標區間,應保持定力,不採取短期強刺激,以調結構為著力點,以防風險為保障,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作用,增強發展活力和後勁,促進轉型升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