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應避免過度刺激

  • 發佈時間:2014-11-17 02:22: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保資産管理公司 蔡紅標

  下半年以來,貨幣市場出現一些新動向,雖然還處在“萌芽”狀態,但不能不引起充分關注。

  四大新動向需關注

  一是,一般性存款出現持續下降,但財政、機關存款持續增長,結構性變化趨勢明顯。從數據看,機關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持續增長,總額驚人。截至今年10月,機關團體存款高達184154億元、財政存款48141億元,兩者合計23.23萬億,佔所有存款的20.65%。特別是機關團體存款始終保持增長態勢、而財政存款今年則一直在3萬億元以上。正如有報告所言,在政府發行大量國債和地方債務餘額巨大的情況下,如此多的財政類存款令人費解(機關團體存款主要來自財政撥款)。如果將財政、機關團體存款的一半用於歸還銀行借款,不僅貨幣當局的資産、負債同時減少,而且對於降低政府債務、釋放銀行風險、增強財政實力、推進積極財政政策成效等方面是非常有利的。與前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住戶存款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合稱“一般性存款”)持續下降。其中,住戶存款連續4個月低於6月的50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下降趨勢業已成形。10月末,一般性存款合計85.74萬億元,較6月末減少2.79萬億元,這也是連續第四個月出現存款下降。如果今年12月末仍是如此,則需引起高度關注,因為這也許意味著長期儲蓄率下降。

  二是,社會融資規模萎縮,關鍵是銀行係信貸減少。銀行實際信貸繼續收縮。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加,今年前10月累計貸款8.23萬億元,同比增長5.72%(以單月計,除7月同比減少外其餘月同比均增加,而這主要是6月超貸之果)。但如果考慮影子銀行、即扣除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後的社會融資(簡稱“銀行係實際信貸”)卻出現持續降低。近兩年來,以2013年6月為分水嶺,此前銀行係實際信貸狂飆,但2013年7月以來,在多個監管政策制約下,銀行實際上緩慢去杠桿。特別是今年7月以來,委託貸款明顯減少,而未貼現票據、信託貸款及外幣貸款則已經連續4個月負增長。

  如進一步分析,經歷了2009年的信貸洪水後,2010年4月開始,央行已經在修正信貸閥門,一直到2012年8月。但2012年9月後,信貸再次氾濫。一定程度上,目前的實際信貸收縮是繼續此前的調整。考慮到2009年來M2過快增長,筆者認為,央行的這個調整是非常正確的。

  三是,實際利率出現顯著回落。10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利率為2.69%,分別比9月、8月低28個基點和48個基點,同時也比6月低16個基點。儘管當前的銀行間回購利率較2010年仍高出不少,但已經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水準2.914%低22個基點。一方面,隨著央行定向降準、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多項政策的作用,央行推動中長期利率下行的意願得到體現,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另一方面,正如此前的分析,銀行實際信貸和利率的雙下降仍是十分罕見的。這是否意味著實體經濟與貨幣市場傳導不暢,或是信貸結構性矛盾突出?

  四是,活期存款低增長趨勢繼續。伴隨著銀行實際信貸的下降,10月M2同比增長僅為12.6%,是7個月以來的新低,實際上也低於年初確定的13%目標。也許更引人注目的是M1,10月同比增速僅有3.2%,增速分別比9月和去年同期低1.6個和5.7個百分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M1和股市的關聯度很大,7月以來的股市行情理應拉高M1,但下半年以來這個規律竟然失靈了。

  貨幣寬鬆難解決結構問題

  當前是否需要實行進一步貨幣寬鬆?近期隨著經濟增長有所放緩,有關2015年應實行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的論點流行,尤其是部分金融機構包括外資行,認為2015年應降息4次、降準2次等。筆者認為,從貨幣市場化的角度看,多以價格型調控、少用數量型調控是正確的,但如果試圖以大幅度放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做法值得深思。目前的根本問題不是市場缺錢,而是信貸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此情況下,即便採取如2009-2010年的極度寬鬆政策,即便可以拉高一、二個季度的GDP,其前景可能依然較黯淡。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徹底解決靠貨幣放水很難解決。

  此外,降息與否應放在國際經濟環境下考慮。儘管歐元區、日本仍在繼續加大寬鬆力度,但美聯儲加息趨勢已經形成(不管是明年中還是明年底)。在此情況下,除非中國經濟出現失速風險,否則這種全面刺激政策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PPI的連續負增長,表明工業經濟不景氣,這也可以從10月工業增速不足8%中體現出來,但其中很大原因是過去投資拉動性經濟增長方式失效。事實證明,重化工發展模式只能適用於初級階段。對於銀行而言不是不想放貸,而是合格放貸企業資源匱乏,這和貸款利率高低幾乎無關。

  加大透明度 推動資本開放

  對於國內貨幣政策演化,筆者建議未來應加大貨幣政策透明度。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很多主要經濟體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激進貨幣政策,其中尤以美聯儲QE最為著名。但美國的QE政策很透明,金額多少、購買什麼、受益對象等均廣而告之。但是市場對中國貨幣政策卻很多時候從“江湖傳言”中獲知。筆者認為,央行在實際行動之前可以保密,但在付之以行後的數個工作日後應以一定的方式公開告知,引導市場預期也應公開化。市場討厭不確定性,市場也不能總是靠臆測政策過日子。筆者建議,央行的國際化與獨立性,可從透明度開始。

  貨幣政策管理應從定向轉至普惠。今年多次實施定向貨幣寬鬆,但對貨幣市場有全局性影響的政策恐怕還是以普惠制調控為好。例如,央行如果希望加大流動性,可否採取在市場上公開拍賣或者在銀行間市場購買國債?央行如果希望支援中小企業,是否制定制度,讓所有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有積極性?核銷不良資産額度時,以明確的制度來約束,但具體數量讓商業銀行自行決定?

  建議央行進一步推動金融自由化。目前,最明顯的動作是滬港通,這顯然是打開了資本賬戶開放的大門,儘管在初期還是一個門縫,但仍具有里程碑的歷史意義。儘管明年中國股市能否納入MSCI國際指數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以筆者了解的情況看,外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由進出中國資本市場是關鍵。建議央行儘快研究提出清晰的政策思路,以推動中國股市的國際化。

  總之,目前去杠桿貨幣政策是合適的,這對於適度擠出過去的貨幣泡沫有益。目前市場利率適中,在經濟突然失速風險較小的情況下,過度刺激政策應慎之又慎。另外,普通存款下降是居民理財意識的提升,也是利率市場化的體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