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交易所創新 公信力為重

  • 發佈時間:2014-11-10 01:22: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張利靜

  創新二字是時下金融市場最應景的詞彙之一。期貨市場,期貨交易所創新舉措關乎效率的同時,也與市場公平緊密相關。對於此類具有權力色彩的市場主體而言,創新活力被激發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浮出水面——公眾如何理直氣壯地要求公平。

  防止創新走偏

  期貨創新大會之後,涵納期貨交易所在內的期貨經營機構概念提出,多少為期交所創新節奏帶來壓力,相關舉措也時刻為市場矚目。

  研究人士指出,國內期交所考慮的戰略要點主要包含兩點:一是保持自身規模優勢和品種資金優勢,二是在國際競爭中保持不敗地位。目前來看,國內期交所尤其是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在客戶及資金規模上,一直辛苦維持動態平衡。國內期貨交易所競爭內涵中更多的是前者。

  創新,部分意味著權利及機遇。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稱,中國期貨交易所與國際期貨交易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完全不同的。國際上的機遇和挑戰主要來自於監管、成本、競爭,特別是最近金融危機以後的風險管控;而內地交易所情況完全不同,面臨的是發展的挑戰,擴大自己産品的挑戰,擴大自己疆域的挑戰,國際化的挑戰。

  一個是慾望的收斂,一個是野心的擴張。

  分析人士稱,這反映在國內期貨交易所競爭格局特點中,更多的是基於産業鏈條品種層面粗放式的扁平分化,而在服務能力、專業技術方面尚未出現明顯的立體分層,業務的結構及層次無明顯差別。

  國際交易所市場並購案例顯示,交易所的競爭優勢無外乎三方面:組織制度、交易品種和交易成本。“依靠降價手段博取市場好感的時代已經過去。當下的期貨交易所創新,更多比拼的是組織創新、技術創新以及服務創新,而不應是應景式、擠壓式和選擇式創新。憑藉超規則競爭、假創新之名牟取不當利潤,都終將喪失市場公信力。”有市場人士建議,交易所內部自主分層是應對全面深度競爭的有效途徑,防止在創新過程中出現惡性競爭。

  須要立法保障

  從經營角度講,期貨交易所本質上無外乎一家公司,只有交易活躍才有利潤保障。期交所為活躍交易而審時度勢,採取創新措施自然無可厚非。而不可忽視的是,在其他期貨市場主體眼中,交易所秉軸持鈞,本身具有一定權力色彩,其細則毫差,關乎千里。而弱者的利益往往最容易被遺忘。

  “交易所方面的創新事關改革紅利的釋放,諸如保證金、手續費乃至其他交易細則方面的變更創新,雖不能無死角惠澤,但以中小投資者為代表的市場弱勢群體利益傷害與否、需求顧及與否應被考量。”一位投資者表示,交易所對內對外的競爭手段,不僅僅關乎自家利潤,還有行業形象。

  然而,以道德為基礎的約束向來單薄,如何將曖昧的交易所的權利義務落實到法律、制度層面可能是《期貨法》制定之際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規定,期貨交易所不以營利為目的,按照其章程的規定實行自律管理。國際慣例則是,會員制期貨公司通常不以營利為目標;公司制期貨交易所通常以營利為目標,追求交易所利潤最大化。

  這並不意味公司制交易所可以“放肆”。一位法律研究人士表示,營利性交易所不但不會削弱,反而會提高市場的公平、公正性。“尤其是交易所到了上市公司的層面,要面對公眾和會員的雙重監督,行為不當的話不僅會失去會員支援,還會失去公眾信任。此類交易所不敢輕易涉險。”

  他表示,《期貨法》的出臺是對期貨交易所的法律性質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的契機,希望從期貨交易所發展角度,對期貨交易所的法律地位進行明確,引導期交所朝著維護市場秩序,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形象定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