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股市K線與珠峰雪線

  • 發佈時間:2014-11-01 00:31: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鵬

  融資中國雜誌總編輯、“三好生”登山隊隊長方泉最近寫了一本書,封面名曰《冷暖50℃:從股市K線到珠峰雪線》,忠實記錄了他攀登珠峰的51個日夜的經歷和感悟。因此,這是一本作者攀登珠峰的日記,但是“從股市K線到珠峰雪線”並非一個徒有畫面感的“噱頭”,而是他作為一個中國資本市場觀察者和實操者真實的人生經歷和心路軌跡。人們不僅可以從中感受珠峰令人敬畏和驚嘆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而且可以了解作者與他的同行者身上發生的或跌宕或沉悶的故事。他們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點,展現了人性的弱點和偉大,不能不讓人思考關於登山、關於投資、關於人生的很多東西。

  2001年,時任《證券市場週刊》主編的方泉股市蝕本嚴重,不僅工作、生活全被打亂了,心情也是差到了極點,這成了他走向大山的緣起。“在密雲古北口的野山野長城,在一處手腳並用的崖壁處,我第一次感覺懸在半途沒有退路的恐懼,也第一次體會自強不息爬上崖壁後無與倫比的亢奮。從此,每週一次甚至兩次,爬遍京郊的野山。”

  近處的野山爬多了不過癮,遠方的雪山在召喚。有意思的是,作者第一次爬雪山即開始受虐,在4300米海拔營地上上吐下瀉折騰整宿未能登頂,從此開始了十幾次幾乎都不登頂的雪山攀登。實際上,在他經驗所成的觀念裏,登山不是玩命,而是一種打發時光的方法,一種有趣味的活法,一種個人化的玩法。登山要以登頂為目標,卻決不能以登頂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登頂更意味著危險,登頂不必然能夠逃頂,登頂下撤時往往可能由於心力衰竭或滑墜冰崖而遭遇不測。所以,當他曆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站到了世界之巔時,感覺恍惚、空虛和沉重,沒有幻想中的亢奮和激動也就易於理解。只有安全上山和下山的一步一腳印,才能真正踩出生命的榮耀、夢想的光華和責任的力量,這也是那條綠色K線給作者冥冥中的警示。“山就在那裏,總可以再來,股票爆倉絕難翻本,但生命只有一次,並且這生命還屬於我愛的和愛我的人。”

  作者在文章仲介紹了一位在我看來玩命登山挑戰自我的西方人,他就是豪言並實踐“80歲不過是人生第五個20歲的開始”的日本人三浦雄一郎。三浦作為職業滑雪運動員,1970年37歲時成為從珠峰8000米海拔滑雪而下的第一人,新世紀後他以70歲高齡重登珠峰,75歲再登,80歲又來……“難能可貴的不是持之以恒地以運動表達積極的人生態度,而是60歲開始積極地改變人生!這便是三浦老人再創人生輝煌非民族性的普世意義。”作者如是寫道。

  儘管這本書是一本登山日記,在上架指導裏也被歸為“登山/戶外運動”一類,但對於投資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跋:攀登vs投資》一文裏,作者縱論攀登和投資的關係,體現出作者的投資哲學。他認為,攀登海拔雪山只是一種遊戲,最重要的“基本面”是體能,“技術面”則是裝備和技巧。此外,還有無法確定的“運氣”因素。炒股更是一種遊戲。進入角色之後,我們當然要殫精竭慮、挖空心思地博取更大的收益,但不能自以為聰明地可以戰勝市場,只能順勢而為。“沒有一勞永逸的投資,就像即使登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也還有最險峻的喬戈裏峰,還有另外12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還有許許多多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攀登無止境。登到多高和登了多少,就如同投資收益和投資什麼,反倒不那麼重要了。”現在仍然是中國資本市場觀察者和實操者的方泉,更期待著石破天驚的改革紅利能夠帶來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從這本書你能知道的是,無論是什麼行情,他都會像攀登珠峰一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