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發揮基建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 發佈時間:2014-10-25 02:22: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市場瞭望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溫彬

  近期公佈的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總的印像是不喜不悲。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再加上7、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工業生産、信貸等指標低於市場預期,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回落至兩年新低尚屬預料之中。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特別是投資和消費增長連續數月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不過,憂中有喜的是就業形勢依然樂觀。前9個月已實現全年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這主要得益於服務業的發展。而且,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産業已成為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特徵。隨著9月末房貸新政落地,交通、核電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我們認為今年第四季度經濟還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全年GDP同比增長7.4%。

  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我國面臨的經濟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4.0%下調至3.8%。總的來看,全球經濟亮點不多,除美國經濟繼續一枝獨秀外,歐洲和日本增長乏力,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放緩,地緣政治給全球經濟增長增添了新的風險。美聯儲何時加息成為國際金融市場敏感話題,無論加息提前還是延後,都會造成全球股市、債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引發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影響新興市場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

  在世界經濟“新平庸”的環境下,中國更需要堅定地走內需發展道路。然而,“三期疊加”使當前穩增長的壓力依然比較突出,一方面消費和投資增長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改革紅利釋放還需一段時間、新的增長點還在培育。

  近年來,儘管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就業狀況良好,因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相對穩定。相反,投資的彈性和波動性較大。特別是今年以來,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連續下滑,1-9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6.1%,創出自2002年2月以來新低。

  從投資結構看,製造業、房地産業和基礎設施佔全部投資的80%以上,對投資變動具有決定性作用。部分製造業和出口加工型企業受制于産能過剩、工業品價格低迷、債務負擔沉重的束縛,投資增長創下歷史新低;房地産業經過十餘年高速發展,已從供不應求向供求基本平衡甚至局部過剩的格局轉換,在目前庫存嚴重的情況下,房地産投資逐級下滑。雖有相關財稅和信貸支援政策出臺,但從中長期看投資增長空間有限。因此,基礎設施投資便成為穩增長的“蓄水池”,是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的重中之重。

  前幾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一度高達40%以上,陸續開工建設了一大批“鐵(路)公(路)機(場)”項目。隨著經濟企穩回升,一些項目被認為是超前建設,招致了不少質疑。

  事實上,對基礎設施建設應從發展的眼光看。以高鐵為例,高鐵建設不僅實現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成為我國對外經濟外交的重要名片。所以,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短期穩增長、長期惠民生的雙重作用。客觀講,我國的基礎設施既有總量上的不足,也有空間分佈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並成為制約沿海地區産業向內地轉移的“瓶頸”。

  基礎設施建設能否快速發展有賴於金融支援。過去幾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要是由政府融資平臺從銀行借款籌措資金,導致平臺公司的資産和負債期限錯配嚴重,隱含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為此,需要創新融資模式,大力發展PPP模式,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同時,積極探索基礎設施項目的資産證券化,創新債券産品,增加基礎設施債券發行,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直接融資比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