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石油億方儲氣庫今冬供氣

  • 發佈時間:2014-10-22 00:30: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汪珺

  中國證券報記者21日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根據分析預測,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供需形勢依然嚴峻,國家能源局已全面展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專項監管。中石油最新報告亦預測,2014年我國天然氣缺口將達136億方,遠高於2013年的67億方。

  天然氣告急,從何補給?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獲悉,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承建的相國寺地下儲氣庫今冬將首次實現對外供氣。同時,國內最大單體海相整裝氣藏——龍王廟組氣藏也在兩周前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設計年産氣量達110億方,將對我國天然氣形成有效補給。

  業內人士指出,現階段常規氣仍將是我國天然氣供給的主力軍。而無論是提高儲氣庫調峰能力,還是增加進口氣、自産氣規模,都需價格機制的進一步完善。這一方面能夠提高供給端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引導需求端的消費更趨理性。

  百億天然氣缺口來襲

  2013年冬的“氣緊”局面仍記憶猶新。國家發改委先是在10月頻頻發文預警可能出現的“氣荒”,隨後又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2013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的補充通知》,提出天然氣供需形勢嚴峻,要確保民生重點需求,優先保障民用。

  今年10月,國家能源局又“發號施令”,重點圍繞增加天然氣供應情況、天然氣合理使用情況、天然氣利用項目氣源落實情況、天然氣供需監測及預測預警情況等展開專項監管,主要分為動員部署和專項調研、企業自查、現場檢查、企業落實整改四個階段,計劃於今年12月底完成。

  公開數據顯示,2002-2012年十年間,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增加了將近5倍,平均年增長率為17.26%,高於同期天然氣生産量平均年增長率12.57%。

  根據中國石油發佈的最新運作報告,今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預計達2061億立方米,而供給量為1925億立方米,預計天然氣總缺口將達到136億方。城市燃氣需求是其中的最大頭。報告顯示,2005—2013年,城市燃氣消費量從113.8億立方米增至687億立方米,年均增長25.2%。考慮到年度增速和2014年京津冀魯因大氣污染需削減轉換1700萬噸原煤,報告預計,2014年全年我國城市燃氣需求量為951億立方米。

  報告總結稱,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煤改氣’、‘油改氣’以及天然氣汽車等工程項目的大量開工,天然氣消費將呈大幅增長趨勢,由於季節峰谷差矛盾突出,冬季供需形勢仍比較嚴峻。

  億方儲氣庫年底供氣

  “今年底,老百姓就可以用上我們儲氣庫之前注入的從中亞、中緬過來的氣了!”站在距離重慶主城區約60公里、海拔950米的山上,相國寺地下儲氣庫的相關負責人興奮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道。據其介紹,作為我國首座碳酸鹽岩儲氣庫,相國寺地下儲氣庫將在今年12月份迎來其第一個採氣期,計劃供氣2億方,將為國家骨幹管網每日提供1000萬方的冬季調峰氣量。

  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是將長輸管道輸送來的商品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人工氣田或氣藏,具有儲存量大、調峰能力強、安全系數高、使用年限長等特點。迄今,全球已有36個國家共建成儲氣庫630座,年工作氣量逾3500億方,佔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2%。我國地下儲氣庫建設起步較晚。二十世紀90年代,為確保京津兩地安全供氣,國家開始加大力度研究建設天然氣地下儲氣庫。作為我國“供氣大頭”,中石油則是從2010年2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建設6座地下儲氣庫,相國寺儲氣庫便是其中之一。

  中石油相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該儲氣庫的前身為相國寺氣田,建設投資百億元,2013年6月29日正式投運,由“採氣”華麗轉身為“儲氣”,其設計庫容42.6億方,年工作氣量22.8億方。“這個儲氣庫的主要功能是天然氣供給季節調峰、應急調峰和戰略儲備。季節調峰時最大日採氣量可達1393萬方,戰略應急時最大日採氣量可達2855萬方。”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年冬天儲氣庫實現對外供氣後,有望大大緩解氣急、氣緊的局面。

  “目前我國城市用氣季節性峰谷差巨大,而儲氣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調峰能力不足,導致冬季供氣緊張局面時有發生。”一位石油行業業內人士感嘆道。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發改委《關於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指出,支援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參與儲氣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研究制定鼓勵儲氣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意見並強調,鼓勵各種所有制經濟參與儲氣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

  “目前儲氣庫建設仍然是國企擔綱主力。投資建設儲氣庫規模動輒上百億,若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儲氣庫建設,將對增加調峰能力、緩解氣緊産生重要促進作用。”上述業內人士稱。

  常規氣擔綱補氣主力

  在調峰能力提高的同時,我國天然氣的供給龍頭也在陸續“打開”。

  一方面,進口氣渠道正在增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正在運營的天然氣進口項目包括霍爾果斯口岸接收的中亞管道天然氣和江蘇、福建等沿海碼頭接收的亞太LNG。按照標準天然氣熱值折算,上述項目輸送能力可達512億立方米/年。未來將達産的進口渠道包括雲南瑞麗口岸,將於2014年開始接收緬甸管道氣;東北地區,2018年開始接收俄羅斯東線管道氣;沿海LNG碼頭,也將陸續投産。將上述在建和達産項目加總,全部輸送能力將接近2400億方/年,相當於目前國內天然氣産量的兩倍。

  另一方面,國內天然氣供應陸續取得突破。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就在兩周前,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宣佈,安岳氣田磨溪區塊龍王廟組氣藏年産氣40億方的開發一期工程投運,標誌著國內最大單體海相整裝氣藏開始大規模開發。

  據了解,龍王廟組氣藏是中國石油在龍女寺古隆起取得的重大發現,探明地質儲量4403億立方米,為國內迄今最大的單體海相整裝氣藏。該氣藏具有“兩大、兩高、三好”的特點,即儲量規模大、含氣面積大,氣井産量高、氣藏壓力高,天然氣組分好、勘探效益好、試採效果好,平均單井測試日産達到110萬立方米,投産氣井平均日産達到60萬立方米。

  根據中石油的計劃,該氣藏開發工程總投資178億元,設計年産氣量110億立方米。目前,年産能10億立方米的試採工程和年産能40億立方米的開發一期工程均已投運,年産能60億方的開發二期工程即將啟動。

  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龍王廟氣藏實現大規模開發的意義在於,證明了中石油乃至中國還具備發現大氣田的資源潛力,這對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這個大發現,目前川中油氣礦已具備年産天然氣70億方的資源基礎和地面配套能力,有望在2015年建成年産天然氣100億方的氣區。”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常規氣仍將是我國天然氣供給的主力軍。非常規天然氣如頁巖氣等擁有巨大的資源儲量,可作為解決能源安全的“遠水”。短期看,仍需通過進口、挖掘常規氣資源等方式填補缺口,化解氣源短缺的“近渴”問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要解決用氣緊張問題,除了擴大進口、增加供應量以外,還要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加快天然氣價格調整,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企業進口積極性,防止再出現“氣荒”現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