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海外資金看好A股銀行地産板塊

  • 發佈時間:2014-10-22 00:30: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曹乘瑜

  自進入10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喪失了原來的“衝勁”,截至10月21日,上證指數跌幅已經達到2.12%。與此同時,滬港通仍然沒有宣佈開啟時間。部分海外資金認為,A股可能階段性調整,但是在寬鬆政策下,銀行和地産板塊短期內可能會獲利。

  四季度看好部分藍籌板塊

  部分海外資金認為仍然看好藍籌板塊。南方基金在港子公司南方東英認為,最近央行計劃再向20家股份制銀行注入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短期內首先獲利的會是銀行和地産板塊,則長期仍然看好和新經濟相關的板塊,如科技、醫藥等。

  不過,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進一步放緩至1.6%,低於業界1.7%的普遍預測值,但與巴克萊資本的預測一致。這也是通脹率自2010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創56個月低位。巴克萊資本認為,商品價格下跌和食品漲幅回落是導致通脹下行趨勢的主要因素。此次通脹數據低於預期的背景是經濟活動出現了穩定化跡象,但是實體經濟數據可能仍將顯示疲弱趨勢。根據21日統計局公佈經濟數據,三季度GDP增速同比7.3%,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A股可能階段性調整。

  瑞銀證券此前發佈報告也表示,自上而下看,市場需要一個暫時的調整,理由是滬港通開通初期境外增量資金或有限,儘管長期持續有資金凈流入;經濟/盈利持續在走弱,不支援市場進一步向好發展;小盤股/創業板的估值水準一再創新高,逼近2月份的高點70倍;追求絕對回報的機構投資者願意在10-11月獲利了結,提前鎖定收益;融資融券餘額快速增長,到達歷史高點。

  期待滬港通

  對於10月份的另一個看點、有望為兩地市場帶來活水的滬港通,機構仍然有期待。在10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對外發佈了證券公司參與滬港通試點的通知,上交所公佈首批獲得該業務資格的89家券商名單。瑞銀證券認為,滬港通將為A股帶來長期重大的影響,並更有利於A股市場;滬港通是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將為A股進入國際指數提供必要條件,將對A股形成重大影響,但短期市場需要一定的調整,最近三周海外資金出現撤離。數據顯示,近期RQFII-ETF已經連續四週出現凈贖回。南方東英人士表示,此前有部分短期資金流入RQFII A股ETF投資A股大盤股進行套利,是因為A/H的大盤股折價明顯,現在折價已經逐漸抹平,在市場轉淡或資金獲利實現的時候,尤其是流動性不好的ETF會首先出現贖回。

  此外,香港知名對衝基金中環資産的董事總經理蔡禮健認為,近期滬港通的開啟可能會受到埃博拉疫情在美國的影響。隨著埃博拉疫情在美國的出現,可能會影響到美國投資者的熱情,也是近期美國市場調整的因素。

  對於香港市場,有券商認為,在美國貨幣政策收緊、中國內地經濟無明顯改善、短期吸入資金流入港股因素弱化等多重影響下,恒指上升乏力。從中長期看,市場關注將由之前的資金推動下的估值驅動切換到盈利推動的基本面驅動。

  從全球市場來看,根據美銀美林10月份的基金經理調查,投資者對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即將終止的關切,使其對全球經濟及企業盈利不是很有信心。這次調查中,僅有近32%的受訪者預計全球經濟會在未來12個月走強,較9月的調查大幅下降超過20個百分點。這是兩年來的最低水準。通貨膨脹與收益預期已下跌:近期有關全球同時經歷低於趨勢的通貨膨脹及低於趨勢的增長的普遍預期本月甚至更加強烈,達到77%。受訪者已對新興市場失去了胃口,當前持倉及未來12個月的意向均由中性轉向負面。不過,繼上周閃電調整後,本週美股已經重新恢復活力,週一週二均有所走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