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油價下行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

  • 發佈時間:2014-10-15 00:43: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今日視點

  Comment

  □本報記者 張枕河

  近日北海布倫特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雙雙較前期高位下跌20%以上,步入“熊市”區間。從當前情況看,打壓油價的兩大因素——強勢美元和供需失衡短期內均難有較大改變。對於中國而言,油價下行將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貨幣政策將擁有更大的放鬆空間,特別是在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的背景下。

  縱觀國際油價自2011年二季度以來四輪較明顯的下降階段(2011年5月-9月、2012年3月-6月、2013年2月-4月、2014年6月至今),可以發現許多相似之處:經濟數據疲軟,全球特別是美國原油産量大幅增長,地緣危機趨緩,美元指數上行。目前,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的勢頭愈發明顯,美聯儲將於10月結束量化寬鬆(QE)刺激政策,進而在明年收緊貨幣政策,走入加息週期是大概率事件。歐元區、日本疲弱的經濟卻使其央行不得不考慮進一步加碼寬鬆,其貨幣對美元匯率或繼續走軟。因此,業內普遍認為,美元中期強勢格局已形成,這一點比前三輪油價下行階段更為明顯。

  此外,相對此前,全球原油市場供需面已經處於“失衡”狀態,新增供應量龐大,需求短期卻受到壓制,很難回暖。最新數據顯示,受益於頁巖油氣技術發展,美國原油産量持續上升並處於歷史高位,石油輸出國組織近來供應量也在增加,俄羅斯原油産出接近前蘇聯解體以來最高水準。儘管2014年6月至今地緣危機持續發酵,但並未造成明顯供給中斷,利比亞等地區近期供應還出現明顯回升。然而,由於外界擔憂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原油需求近期一直萎靡不振,國際能源署14日大幅調降了今明兩年全球原油需求預估,並指出油價還可能進一步下跌。

  如果油價繼續當前的下跌態勢,難免給全球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帶來顯著影響。以中美兩大經濟體為例,對美國而言,油價下跌將使其通脹預期大為弱化。近期美國通脹率明顯回升,部分月份甚至已達2%的通脹目標,這使“鷹派”人士呼籲美聯儲應儘早加息。但在油價下跌的帶動下,美國通脹率也將隨之走軟,已經提上日程的加息時點很可能延後,屆時全球資金流動也將産生較大變化。

  對於中國而言,油價下行將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貨幣政策將擁有更大的放鬆空間,特別是在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的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大國,需要大量進口原油等原料,此前一直受到輸入性通脹影響。由於其來源於外部,相對於國內物價更難調控,且可能産生的負面影響更大,決策者在考慮加碼貨幣刺激時也不得不更加謹慎,有時甚至會有錯過最佳時點的風險。儘管今年由於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已經有所緩解,但依然是調整貨幣政策的一大掣肘,油價下行無疑將更大程度地緩解中國通脹壓力。

  另外,油價下行對行業面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在下跌到一定的程度時,部分消費者甚至可能因成本降低而重新選擇原油作為燃料,減少甚至放棄此前成本優勢明顯的太陽能、氫燃料等新能源。果真如此,新能源相關行業將由於被“替代”而受到負面衝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