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重組失敗股反成搶手貨 投機炒作須謹慎

  • 發佈時間:2014-09-26 07: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燕青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並購重組的炒作漸趨瘋狂。週三宣佈終止重組而復牌的迪馬股份,最近兩個交易日大漲逾16%。一邊是重組失敗復牌個股不跌反而大漲,另一邊是20億以下的小市值股在不斷消失,這一切無不反映了市場對於重組股的青睞。對此,多位業內人士昨日表示,近期資金對重組股的炒作已有透支之嫌,重組面臨時間等諸多不確定因素,投資者參與時應保持警惕。

  重組失敗家數增多

  由於並購重組案例帶來股價的飆升,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趨之若鶩,成為今年A股市場最火熱的亮點。

  9月15日,天興儀錶特發資訊平潭發展天健集團太陽鳥星星科技晨光生物三川股份共8隻股票齊刷刷宣佈因重大事項停牌,陣容之龐大前所未有。其中天興儀錶于7月7日宣佈終止重組,三川股份更為急切,距離8月18日宣佈終止重組僅過去20多天。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有約400家公司宣佈並購重組。然而,在眾多公司的並購重組熱潮之下,重組失敗的案例也不斷在增多,今年上半年就有47家公司重組失敗。8月以來,眾多公司宣佈終止重大資産重組,而終止原因大多都是相關各方未就重組的細化交易方案達成一致意見。

  今年3月31日,綠景控股公告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停牌。8月7日晚間,綠景控股發佈公告,首次透露非公開發行募投項目為境外資産。然而,8月28日晚間綠景控股宣佈終止籌劃定增事項。理由是標的資産除交易對方以外的股東為國有股東不同意放棄優先購買權,公司無法完成本次收購。綠景控股8月29日復牌,很快被封死漲停。

  記者注意到,綠景控股不跌反漲的現象絕非個例。類似的公司還包括南天資訊科大智慧西寧特鋼等,終止籌劃重大事項後復牌當日均現強勢漲停。更令人無語的是,9月2日復牌的九洲電氣在集合競價階段便封漲停,市場惜售情緒嚴重,全天僅成交97萬股,成交額657萬元。

  小市值個股逐漸消失

  最近一個多月,一些低市值個股大幅上漲,包括上述的兔寶寶、綠景控股等。根據統計,總市值低於20億元的股票群體9月初還有140多家,截至昨日收盤,僅剩下95家,其中超過40家處於停牌狀態,按這個趨勢,小市值股票將越來越少。業內人士將這種趨勢歸納為:消滅小市值股票。

  從已重組成功的案例看,市值在2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成為殼的潛力最大。海通證券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至2014年買殼上市的24個案例中,殼公司市值均小于40億元,其中,10億至20億元的佔比最高。

  此前有機構研報指出,過去十年間,選擇A股總市值最小的20%股票構建的投資組合,相對滬深300有近800%的超額收益。今年的大牛股丹甫股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股今年至今暴漲242%。3月下旬,該股因重大重組停牌。6月復牌後,受臺海核電借殼的公告影響,連續漲停。被借殼之前,該公司總股本1.34億股、股價10元,市值不足14億元,現在市值漲至45億元。

  對此,同信證券分析師胡紅偉分析稱,“IPO排隊數量眾多,使得具備殼資源的小市值股票奇貨可居,一再猛漲。A股市場的投機氣氛暴露無遺,炒小炒新炒差並非得到改變,歸根到底與烏雞變鳳凰、退市後回歸的案例太多有關,這使得一些投資者寄希望於買入一些垃圾股,等待重組後一夜暴富。”

  北京投行人士王先生對記者表示,“小市值公司之所以受青睞,一方面是並購方進行股權收購動用的資金相對較少,並購成本較低;另一方面通過定增注入優質資産對上市公司業績改善的幅度更大,更容易受到市場的追捧,股東們也將大為獲利。如果是大盤股,即使注入優質資産,股價的漲幅相對要小得多。”

  記者昨日在採訪時了解到,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一些私募甚至會採取對重組股的押寶式投資,買入多個可能重組的小市值個股,做一個組合,等待停牌重組,然後復牌連續漲停之後再賣掉,這已經成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投機炒作須謹慎

  正是在憧憬和押注重組的期待下,大量的投機資金不斷涌向小市值個股,未停牌的相關公司在資金推動下一路上漲,而失敗的並購重組帶來的卻是股價的暴漲。

  其中最瘋狂的是泰亞股份的案例。公司9月11日宣佈終止重組後,股價不但沒跌,反而連收7個漲停板,令人為之驚訝。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對此,英大證券經紀部總經理黃樹明昨日對記者表示,“這從側面反映了參與者的亢奮心理和市場的強勢,其中不乏炒作透支的情況。此外,雖然這些公司重組暫時失敗,但市場預期未來這些公司仍會重新進行並購重組。”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上週末的新聞發佈例會上宣佈了一條重要消息,預期今年年底將推出IPO註冊制改革方案,目前相關工作在正常進行中。然而從本週市場的重組股表現來看,卻並未受到多大的影響。

  對此,同信證券分析師胡紅偉表示,“一些績差公司因為有並購重組題材的支撐,不僅本身逃過了退市,而且其上市公司之殼也成了一種資源,這種情況無疑助漲了市場的投機氣氛,只有註冊制實施之後才能改變。然而,註冊制真正實施需要一兩年時間,因此重組股短期還不會受到太大打擊。但是投資者應注意的是,由於資訊不對稱,很多個股重組時間沒法把握,因此高位介入風險很大。即使重組成功了,因為價格較高和重組質地較爛等原因,這批公司也面臨巨大的風險。”

  “註冊制的實施,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股市的投機生態,”上述北京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企業上市可能會容易,沒有必要再通過購買殼資源曲線上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殼資源就完全失去了價值。即使實行了註冊制,殼資源在A股仍然會有它的價值,如海外早已實行註冊制的股市,依然不乏借殼上市等並購重組案例。”

  黃樹明則提醒投資者參與重組股的炒作時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停牌重組的時間、內容、復牌的時間等都是不確定的,”他表示,“監管層嚴查內幕交易,重組的成功與否也存在不確定性。一旦市場行情明顯走弱,目前炒高的績差股將面臨下跌的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