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波音 打造“太空的士”

  • 發佈時間:2014-09-20 02:31: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陳聽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16日宣佈,波音公司(Boeing,股票代碼:BA)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共同贏得美國商業載人航太項目共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將打造運送美國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太空的士”。消息一公佈,波音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

  隨著美國將商業航太視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億萬富豪、天使投資人和各大投資基金對太空充滿嚮往,競相在快速增長的私營太空市場上分一杯羹,已有多家公司將參與美國航太局與波音的合作項目,未來,商業太空有望與網際網路、生物技術、航空和汽車共同成為下一波“創新經濟”的支柱。

  波音搶佔先機

  業內人士指出,波音此次贏得美國航太局“太空的士”訂單,標誌著該公司搶佔了商業太空市場先機。消息公佈後,波音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漲幅達1%。

  2011年,美國太空梭悉數退役後,俄羅斯“聯盟號”飛船成為唯一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的航太器。每搭載一名宇航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要向俄方支付7100萬美元。

  為開啟商業航太運輸飛行和“廉價”空間探索大門,美國政府啟動了一項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即“太空的士”項目。該項目面向美國企業公開招標,旨在通過競標的方式讓本國的私營企業製造出符合要求的“安全、可靠、經濟”的載人航太器。

  隨著“太空的士”合約的簽訂,未來幾年,波音設計的“空間人員運載系統”(CST-100)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將承擔國際空間站的人員運送任務,預計將於2017年從美國肯尼迪航太中心正式實施發射。兩份合約將幫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從此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其中,波音公司的合同價值42億美元,成為此次計劃的大贏家,並確立了該公司在美國商業載人航太領域的領導地位。按照設計,CST-100投入使用後,將由阿特拉斯5型火箭送入太空,能一次性向國際空間站及其他目的地運輸7名人員,並可攜帶一定重量的物資。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獲得價值26億美元的訂單。“龍”飛船目前已三次成功往返國際空間站。根據合同,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將派出至少一名宇航員參加每家公司的一次載人試飛,而每家公司將承擔2到6次飛向國際空間站的載人運輸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局長查理·博爾登16日表示,“將低軌道運輸工作交給民營市場,將使美國航太局可以專注于更遠大的使命:將人類送上火星。”

  波音商業載人航太項目主管、前美國太空梭“亞特蘭蒂斯(Atlantis)”號指揮官克裏斯·弗格森表示,除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之外,我們還要考慮更多的潛在客戶,考慮他們對未來商業宇宙飛船的需求,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真正的商業太空市場。

  進軍太空旅遊業

  波音是全球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1916年7月15日由威廉·愛德華·波音創建,總部位於芝加哥。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運營著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以銷售額計算,波音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在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95位。

  波音公司建立初期以生産軍用飛機為主,並涉足民用運輸機。20世紀30年代中期,波音開始研製大型轟炸機。20世紀60年代以後,波音的主要業務由軍用飛機轉向商用飛機,其在噴氣式商用飛機領域成長迅猛,先後發展了波音727、737、747、757、767、777、787等一系列型號,逐步確立了全球主要商用飛機製造商的地位。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也由波音707及波音747-200特殊型號改裝而成。

  1997年,波音宣佈與曾經美國最大的軍用飛機生産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麥道公司)完成合併。

  事實上,除致力於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合作運載航太員外,早在2010年,波音就已將目光投向商業太空旅遊業,並宣佈計劃最快於2015年,讓旅客乘坐波音製造的宇宙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太空旅行。若成功,這將是首個從美國出發的太空旅遊團。

  太空市場有“錢”途

  據MarketWatch報道,此次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太空的士”項目吸引了億萬富豪與投資機構競相參與。貝索斯的創業公司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也將參與這一合約,在美國快速增長的私營太空市場上分一杯羹。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也將由此加入億萬富豪在商業太空領域的角逐。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美國將商業航太視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太陽系正日趨為億萬富豪、天使投資人和各大投資基金所嚮往。美國太空基金會發表報告稱,太空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其中包括太空産品、服務和基礎設施在內的商業太空活動。

  諮詢公司全球新太空(NewSpace Global)預計,所謂的“新太空”市場,將與網際網路、生物技術、航空和汽車一道成為下一波“創新經濟”的支柱之一。而億萬富豪與金融機構在此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並將推動整個産業競爭,這將有助於在金融業和太空産業間架起一座橋梁,標誌著美國載人航太産業即將進入“錢途”更為廣大的商業時代。

  太空探索者協會秘書長安迪·特內奇介紹,未來商業太空旅行者將不僅是那些希望體驗神奇的富有旅客,更多的將是一些希望在微重力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和企業。“商業太空市場勢必越來越大。20年後,也許每天都會有載人航太器被發射到太空上去。”

  目前,波音公司在此領域的競爭對手包括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內華達山脈公司、XCOR公司和維珍銀河航太公司等,他們都在緊鑼密鼓地對自己設計製造的載人航太器進行無人測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