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站在創新“風口”的公募

  • 發佈時間:2014-09-20 00:31:0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淑慧

  近日,嘉實元和的亮相將公募基金創新活動推向一個新高潮,這是首只以投資于非上市公司股權形式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募基金,投資門檻僅為10萬元,為普通投資者參與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提供途徑。令人欣喜的是,近兩年來基金産品創新漸成星火燎原之勢,給一度陷入徘徊探索期的基金行業帶來新氣象。

  直接一點講,每一次重大産品創新,在豐富行業産品類型的同時,都會帶來基金公司資産管理規模快速擴張,這諸多案例可以追溯到分級基金重磅出擊,跨市場ETF破繭而出,“餘額寶”橫空出世等等。這一次,嘉實元和計劃募集規模也高達100億元,同樣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目。

  這充分説明,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産品,完全能夠實現“叫好又叫座”,既得到業界好評,也同時贏得投資者青睞。事實上,一些公司也依靠創新打了一個漂亮翻身仗,直接提升自身行業地位,天弘基金借助餘額寶逆襲便是最佳佐證。

  在此前幾年,由於A股基礎市場表現不佳,公募基金髮展一度陷入停滯。不少業內人士抱怨這個行業“靠天吃飯”,但這些創新型基金産品和創新型基金公司的成功紛紛表明,公募基金向前發展並非只有牛市“華山一條路”,創新同樣是觸發因子,站在這個“風口”同樣能夠飛起來。

  而從更深意義上來説,基金産品的創新實際上為全行業提供最基礎生命活力,為基金業帶來更廣闊生長空間,更切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模式,更多樣化、高效率服務於實體經濟和財富增值的資源配置方式。

  在“大資管”競爭時代,基金公司牌照優勢已逐步消失,傳統基金業務正遭遇著各方強有力挑戰。面對競爭環境巨變,基金公司也必須重新構築自身核心競爭力,由依賴政策紅利轉為提升自身創新動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真正具有價值的産品和服務,在混業競爭大潮中贏得發展機會 。

  可喜的是,因創新而受益的案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極大地激發了整個行業參與創新熱情。翻開公募基金募集申請表可以發現,基金公司紛紛推出多空分級、阿爾法對衝等各類創新産品。事實上,基金行業創新不僅體現在産品層面,渠道創新、組織創新、業務模式創新也風起雲湧。在渠道創新方面,“寶寶”軍團崛起最受關注;組織創新方面,中歐、天弘等基金公司股權激勵已破題;業務模式創新方面,基金子公司開展業務近兩年來,儘管不乏野蠻生長所帶來一些問題,但也為基金行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

  近年來,監管部門也極為支援公募行業大力創新,在現有法律框架下不斷推出支援創新舉措。證監會於今年6月發佈《關於大力推進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援有條件機構圍繞市場需求自主開發跨境跨市場、覆蓋不同資産類別、多元化投資策略、差異化收費結構與收費水準的公募基金産品。鼓勵公募基金在投資範圍、投資市場、投資策略和産品結構等方面大膽創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眼下看好A股後市的聲音愈發響亮,結合行業在創新方面持續發力,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當然,由於制度環境、市場環境、發行時點、投資者成熟度等原因,並不是所有基金創新都能在基金業績、産品規模、業務發展等多方面同時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一些創新可謂偽創新,儘管打著創新旗號,但並無多少實質性創新成分,或者在某個時點體現出可取之處的産品,隨著時間推移也可能失去光彩,曇花一現的短期理財基金就是類似的教訓。不過,創新需要容錯空間和容錯機制。海外基金業的發展歷史也説明行業競爭力與市場環境成熟總是在創新容錯過程中曲折前行,持續的創新是行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必然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