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降息無助解決融資難

  • 發佈時間:2014-09-19 00:30: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證券報:近期市場熱議央行新型貨幣政策工具SLF(常備借貸便利),您怎麼看待這一工具的用途與效果?微刺激和定向調控對穩定經濟增長將發揮什麼作用?

  劉勝軍:七八月份的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數據延續疲弱態勢,反映出經濟增長速度一路下滑,市場預期悲觀,投資和融資活動的收縮。如果任由這種形勢發展下去,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減速,累積起來的風險就可能真正暴露。目前僅靠對中小金融機構定向降準已經不夠,通過SLF工具相當於對五大國有銀行定向降準,只不過操作手法上有差異。但是這5000億元SLF投放後,並不能改變小微企業的經營現狀,因為整個金融體系不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大銀行的貸款很難流向小微企業。要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在於金融體系進行大的改革。化解實體經濟面臨的産能過剩、高杠桿問題,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大規模減稅,尤其是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當前實施“微刺激”和定向調控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雖還未違約,但已出現大量延期,今年作為地方最大財政收入來源的土地出讓金已大幅萎縮;二是房地産市場低迷,部分區域接近崩盤,房地産市場累積的泡沫很大,引發金融風暴的可能性較大;三是影子銀行體系龐大,實體企業無法支撐如此高的利率,只有依靠不斷借貸才能維持,一旦信貸收縮就可能崩潰。且這三者之間密切關聯、互相影響。

  中央政府意識到如果通過大量的投資信貸刺激經濟,雖有一定效果,其副作用卻更大,因此創新地提出了定向調控思路。微刺激和定向調控的目的是穩住經濟發展信心,防止風險爆發,其最終目的應是為改革贏得時間,服務於改革大局。

  中國證券報:微刺激和定向調控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當前形勢下,是否有全面降準或降息的必要?

  劉勝軍: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金融體系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在金融機構逐利行為驅使下,定向調控的實際效果還需要觀察。定向降準能否定向、精準地將資金引入中小企業去,目前還不能樂觀,商業銀行獲得新的資金之後,可能將資金用於回報率更高的投資。即使是過去支援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也並不代表其具有更多流動性之後,仍會繼續這麼做。現有金融體系不能保證達到定向“滴灌”的效果,定向降準不宜長期實施。微刺激力度有限,對穩增長的效果也不會很顯著。真正的穩增長,還是需要加快政府簡政放權的體制性改革,尤其是大規模減稅。

  目前有必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仍處於高位,如果經濟進一步暴露風險因素,存準率還會下調,下調到15%到16%是中長期可持續的水準。在存準率下調過程中,如何防止貨幣過度投放帶來的新一輪問題,需要謹慎把握。

  但是,降息完全沒必要,目前影子銀行利率是銀行貸款利率的2至3倍,通過影子銀行融資的主要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利率雙軌制的最大受害者。官方利率不是太高而是太低,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消除利率雙軌制。如果一味降息,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大型國企和地方政府,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助益甚微。

  中國證券報:今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及社會融資數據雙雙創下數年新低,8月份雖有反彈仍顯疲弱,這是否意味著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萎縮?對於目前的貨幣政策,實體企業應如何把握?

  劉勝軍:信貸數據疲弱主要是因為經濟預期變差,實體企業對經濟和政策的“新常態”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依照過去的經驗期盼“大放水”,不要認為政府會來救市。過去曾經出現的經濟增速下滑,是在經濟增長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出現正常的週期性變動,政府出手能夠産生效果。而今是經濟增長模式出現變化,GDP同比增長7%也許並不是底線,甚至可能更低,並且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也需要很多年。近年來,M2同比增速高達13%至14%,但經濟仍然沒有起色,説明經濟效率低下,增長乏力,類似過去那種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沒有必要出臺,也缺乏實施的空間。

  我建議,企業一方面要採取穩健的財務政策;另一方面應該積極轉型升級,向管理、創新、技術要利潤,而不是把銀行貸款和政府關係當成核心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