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事業部制不是靈丹妙藥

  • 發佈時間:2014-09-13 00:30:5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水煮基金

  □本報記者 常仙鶴

  繼招商、中歐、國泰等基金公司試水事業部制改革後,更多的公募基金開始研究制定事業部制的改革方案,尤其是中小型基金公司,試圖通過制度創新來留住人才。當前,判斷這些先行者的實施效果還為時過早,但在已經採用事業部制的基金公司中,仍然出現人才出走的情形。業內專家認為,這説明並非所有的公募基金經理都能適應這種考核制度,而事業部制也並非拯救基金公司的靈丹妙藥。

  “新來的投資總監剛滿一年就遞交了辭職報告,不過公司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拖了大半年還沒有批准。”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去年的獎金到現在還沒發,已經有好幾個基金經理萌生退意了。

  在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下,公募基金規模增長遭遇瓶頸,依靠管理費收入的生存模式遇到挑戰,而一些缺乏規模優勢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受到的衝擊更大。激勵機制缺位,加上券商資管、保險資管、私募基金等行業靈活機制的吸引,導致公募基金行業頻頻出現“跳槽潮”。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91家可統計的基金公司中,涉及到54家基金公司共有105名基金經理離職,這一數字已經逼近2013年全年136名離職基金經理人數。

  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公募考核相對收益排名,又有倉位方面的限制,在熱點快速切換的市場風格下,基金業績很難保證,公募投研本身難度也在加大,投入和回報無法成正比,更加速了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潮。而陽光私募投研機制、激勵機制均較公募基金更為靈活,對基金經理的吸引力也極強。

  “公司投研部門已經起草了一份事業部制的方案,正在完善過程中。”上述中小基金公司人士稱,公司人才流失的形勢非常嚴峻,走的走,留下的軍心也大受打擊,投研部門負責人幾乎是加班加點趕制這個方案。

  據了解,事業部制在投行和陽光私募中已有實行。目前在公募基金行業中,招商基金、中歐、前海開源等基金公司已開始施行投研事業部制。在事業部制下,基金經理帶領一個團隊,負責基金的銷售、管理,基金管理費的30%歸團隊所有,如果需要市場部門宣傳配合的則需要從中再分出一部分費用給市場部門,團隊成員的分成則由基金經理來分配。在這種模式下,基金經理通過基金業績吸引客戶進而提升基金規模,最終形成良性迴圈。

  業內人士稱,由於醉心於寶寶類産品和網際網路金融,基金公司的看家本領投研體系似乎被冷落了,當前多家基金公司專門調研事業部制和股權激勵等實行方案,有望使公募投研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而從已經實施事業部制的公司看,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6月30日,招商、國泰、中歐基金目前總規模分別為757.38億份、453.59億份、156.34億份,相較去年年末時分別增加29.11%、33.17%和0.67%。可見,即便實施了事業部制,各家公司的資金管理規模也表現不同。同時,中歐基金原固定收益部總監聶曙光在公司事業部制改革期間選擇了離開。

  對於基金公司採用事業部制,有些基金公司正在積極研究,而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則採取觀望態度。濟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在事業部制管理模式下,每個事業部就類似一個私募,基金公司就變成一個個分散的小團隊了,而公募基金之所以發展壯大靠的是大團隊的綜合性力量,把團隊分割開來管理的效果可能還要觀察。事業部制雖然給予基金經理充分的自主權,但除了投資業績,基金經理還要關注規模、市場推廣、風控等一系列的工作,這些不見得是每個基金經理都能擅長的。不過,相比于大型基金公司已經具備較為完善和強大的平臺優勢,中小型基金公司實施事業部制可能操作性更強一些。

  眾説紛紜/萬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