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依賴政府“輸血” 不如學會自己“造血”

  • 發佈時間:2014-09-11 06: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安 寧  責任編輯:羅伯特

  筆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發現,在公佈2014年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2235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收到政府補助,合計補助金額高達322.63億元,收到補助的上市公司數量佔公佈半年報公司數量的88.1%。

  在上市公司發佈財務數據的關鍵時刻,近九成的上市公司都能收到政府的“大紅包”,這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潛規則”。筆者認為,如果放任這種現象的蔓延,那麼,A股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將被扭曲,市場自我調解機制將受到損害,上市公司如果習慣了政府的“輸血”,就永遠學不會自己“造血”。

  統計顯示,2013年同期,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有2183家,政府補助的總金額為240.13億元。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不僅數量增加了52家,總金額也同比增加34.36%。

  根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分類,其中獲得補助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有1182家,地方國企所屬上市公司有557家,中央國有企業所屬上市公司有289家。 數據中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每年獲得政府補貼的“大戶”以國企為主,其中中石油連續幾年成為A股“補貼王”。

  在實際的補貼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可控”的灰色地帶。統計表明,很多政府補助資金流向了産能過剩行業;一些政府補貼成了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法寶,更有一些部門從中作假,“違規”補貼現象嚴重。

  據審計署統計,2013年,地方政府隱瞞收入823億元,違規補貼1261億元。審計署此前發佈的2013年第25號公告顯示,2011年、2012年為空調、平板電視、電腦、洗衣機、熱水器等家電産品推廣的專項資金分別為26億元、37億元。審計中發現,多家企業存在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補等行為,8家知名家電企業涉嫌騙補金額近9000萬元。

  因此,對於目前政府補貼的亂象必須要徹底調查並及時糾正。既要重新劃定補貼範圍,也要縮小補貼規模。對必須補貼、扶持的企業,理應制定嚴格的評價標準、決策程式和監督機制。

  在企業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以後,如果政府繼續向其提供補貼,只能説明這些企業並不符合市場化的要求。既然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那麼,政府就不應該再給企業“輸血”,而是要讓企業去自己“造血”,依靠市場來成長。

  如果總是依賴政府補貼,企業恐怕永遠也長不大。真正受傷害的還是企業自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