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 研究者的難得標本和絕佳切片
- 發佈時間:2014-09-01 00:43: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過去400年,全球發生了至少68次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如果把各種局域性、影響略小的危機算上,將遠超這個數字。而在過去的100年裏,伴隨著人類金融活動的不斷深化,金融危機爆發的頻次顯著增多,超過此前300年的總和。最近30年,從拉丁美洲到東南亞,從歐洲到北美洲,金融危機如不散的幽魂四處遊蕩:20世紀80年代把拉美國家拖入了持續10餘年的經濟困境,90年代開始迫使日本經歷了“失落的20年”,世紀之交給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股市、匯市造成嚴重創傷,2007年在美國華爾街掀起了最終席捲全球金融市場的颶風。回顧人類探索發展金融業的漫長歷程,金融危機始終如影隨形。如果説世界是一部金融史,那麼毋庸置疑,它一定也是一部金融危機史。
人類的局限性在於,漫長的金融史見證了一輪又一輪金融危機暴風驟雨般的殘酷洗禮,卻始終無法避免危機的再度發生。馬克思指出,經濟運作存在危機、蕭條、復蘇、高漲的輪迴變化。西方經濟學中無論基欽週期、朱格拉週期、康得拉季耶夫週期理論,還是熊彼特的綜合性週期理論,都試圖揭示經濟發展在擴展與緊縮中週期性更疊這一亙古不變的規律。金融與經濟發展高度相關。在經濟走向繁榮的過程中,投資者樂觀、情緒高漲,資産價格上升,投機行為開始盛行。當社會中的投機力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時,金融開始出現泡沫。泡沫持續膨脹,經濟和金融中的總供給大大超出總需求,系統變得越來越脆弱且難以持續。人們由樂觀狂熱轉向猶豫懷疑,這個時候一個小小的事件就可能會引發市場信心的坍塌。隨後,恐慌情緒四處傳染、蔓延,資産價格在競相拋售中一輪又一輪地下降,市場流動性出現緊縮甚至枯竭。人們陷入絕望,情況進一步惡化:大量企業破産,銀行遭遇擠兌,股市大幅下挫,甚至連整個金融系統都開始癱瘓。這正是在經濟大潮的週期性漲跌中金融危機形成和爆發的典型圖景。
在週而复始的金融危機中,儘管每次金融危機的表現形式與演變歷程各不相同,但正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總結次貸危機教訓時引用馬克·吐溫的名句所指出的:“歷史不會重復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危機故事的開始,總是充滿了逐步生長的大眾性癲狂。大宗商品、公司股票、房地産、運河、鐵路、礦産、債券、貨幣,甚至鬱金香和彩票等都曾經成為投機標的,被人們熱情追捧。危機的過程總是伴隨著資産價格的非理性上升,投機盛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債務杠桿提升,政府自律性放鬆,市場脆弱性不斷增強。無論故事一開始講得多麼美妙動人,結局總是冷酷無情的。鬱金香泡沫破滅後,一些品種的鬱金香甚至跌到最高價位的0.005%,千百萬人傾家蕩産;大蕭條時期,僅在1929-1933年,美國25000家銀行中就有11000家破産,約900萬儲蓄賬戶消失;在拉美金融危機中,阿根廷1989年的通脹率達到3079.8%,1990年達到2314%,民眾辛苦積累的財富被“洗劫一空”。
對於所有的金融從業者來説,一個不容回避的課題就是,要通過深入研究金融危機,把握危機演變的規律,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使政府、企業、家庭與個人都能採取行之有效、有針對性的防範與應對措施,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傷害與痛苦。金融危機雲詭波譎,捲起驚濤駭浪,把正常時期掩藏在靜水潛流中的矛盾逼出水面,在短期內集中展示出來,呈現出一種殘酷的精彩。這恰恰給金融研究者提供了難得的標本和絕佳的切片,對於我們深刻理解和把握經濟金融運作的內在機理和規律,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價值。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