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盤須重視投資者利益保護
- 發佈時間:2014-08-26 02:09: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曹乘瑜
不少基金公司正在準備申報迷你基金的清盤計劃。分析人士認為,部分基金清盤是行業走向新陳代謝的“健康之路”,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開好持有人大會,提供多樣化選擇,儘量尊重各類投資者的意願,並做好投資者教育,是基金業處理清盤問題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首先,基金退市已被法律認可。無論是新基金法還是《公募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都明確規定了基金可以退市,並給出了退市門檻和基本方案。
其次,不同基金有不同的生命週期。從産品設計角度看,一些基金推出時有其特定歷史環境。例如2011年匯添富理財28天的兄弟産品中,還有7天、14天、30天和60天的理財債基。在運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基金公司發現28天並不適合投資者申購贖回習慣。隨著宏觀環境改變,基金産品也會落伍。2013年,短期理財債基同比發行減少1/3,恰是因為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貨幣基金大發展,短期理財債基無論是流動性還是收益都不具備突出的優勢。此外,未來隨著滬港通、基金互認的開通,內地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香港註冊的全球基金産品,那麼對QDII的需求可能會減少。再比如,未來隨著經濟階段的轉換,目前一些應景型的基金産品,如主題性、行業性的基金,日後或消失,這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美國已有先例。
清盤迷你基金,是基金業應有的一種優勝劣汰機制,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從而促進行業發展。從1998年誕生第一隻基金以來,國內基金産品已經接近兩千隻。但據Wind數據,截至8月21日,基金經理僅有1361人。在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甚至出現了基金經理“1拖6”的現象。這對於提高基金業績無益。“1拖多”的背後,雖然有基金衝規模、人才流失的因素,但缺乏退市機制也是原因之一。長期以來,由於沒有基金清盤,出現了許多僵屍基金。據金牛理財網數據,目前規模在5000萬份以下的基金達137隻,規模最小的基金僅有約230萬份。每一隻迷你基金都要進行清算估值、交易、託管,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貢獻的利潤卻少之又少。有些規模很小的迷你基金,基金公司獲得的管理費可能連基金經理的工資都不夠支付。
因此,部分基金清盤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健康之路”,出現清盤潮並非意味著行業出現頹勢,恰恰相反,這是行業成熟的表現。
在這一過程中,基金公司應重視保護投資人的利益。根據有關規定,提前終止基金合同應經參加大會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方可做出,持有人大會則應當有代表1/2以上基金份額的持有人參加方可召開。這一過程中,機構投資者由於戶均持有份額大,投資份額能輕易超過總份額1/2,並且與基金公司溝通便捷,參與持有人大會更有積極性和便利性,但中小投資者的建議容易被忽略。這方面,可借鑒海外經驗。美國每年有5%的基金退市,其基金在登出過程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會檢查合併的條款以決定是否需要保護性限制條件。例如,在投資公司與其計劃併入的公司的協議中,SEC將考慮中小股東的處境。在歐洲,對於一些以合併方式退出的基金,規定股東大會或基金持有人大會至少要有現場出席投資者75%的投票合併才能生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