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甲醇供需緊平衡格局正形成

  • 發佈時間:2014-08-22 00:31: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華聯期貨 鄧丹

  在連續6年的低迷之後,2013年在進口出現較大缺口的情況下,國內甲醇供不應求的矛盾凸顯。隨著今年下半年需求旺季的到來,國內甲醇的供需緊平衡格局正在形成。

  首先,天然氣漲價,氣頭産能佔比將進一步壓縮。國家發改委宣佈,為進一步利用價格杠桿促進天然氣資源開發和引進,將於9月1日起上調非居民用氣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漲價幅度為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氣價上漲0.4元/方將提升氣頭甲醇成本400-440元/噸(甲醇單耗天然氣1000-1100方/噸),漲價後西南地區的天然氣甲醇成本接近3200元/噸,遠高於華東華南地區的市場價;而與此同時,今年煤價的一再下跌又使得煤制甲醇生産企業的盈利情況較好,相較之下,氣頭甲醇企業的虧損壓力或將進一步壓制天然氣制甲醇的産能。今年4月24日,新疆吐哈油田正式對外宣佈該廠關閉,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再生産甲醇。而導致該廠家最終選擇長期停車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原料價格過高,企業虧損嚴重。筆者認為,在國內提倡煤化工的大環境下,未來國家政策的導向還將進一步壓縮氣頭制甲醇的産能佔比,自2012年年底,我國禁止新建天然氣制甲醇項目後,天然氣制甲醇的比重已經大幅下降。截至2013年年底,國內天然氣制甲醇裝置的比重由2008年的27.8%下滑至18.1%。

  其次,煤制烯烴項目依然是市場的引爆點。前期延長榆林和中煤榆林産出的PE和PP以低價進入市場使得近期PE、PP的價格大幅下跌(二者的期貨價格有明顯的表現)。低成本的煤制烯烴成品流入市場標誌著此技術的逐步成熟,同時説明後期該工藝的發展前景相當可觀。據隆眾資訊網統計,下半年就有7套煤制烯烴裝置計劃投産,若所需的甲醇全部外購,則共需1020萬噸甲醇;若三分之一甲醇外購,也還需340萬噸甲醇,這一增量佔到去年表觀消費量的10.34%,這是下半年即將帶動甲醇需求的一大增長點。

  第三,目前西北甲醇裝置停車較集中,涉及年産能達500萬噸,檢修裝置包括內蒙古世林、寧夏寶豐、榆天化、金誠泰、新奧、東華、易高等。據隆眾石化統計,截至8月15日,總開工率在5.9成左右。西北主産區供應量的緊缺直接導致19日陜北、內蒙古主要企業出廠報價漲40-80元/噸。

  隨著甲醇供需緊平衡格局的逐步形成、危化品運輸嚴查導致運輸成本的增加以及近期國內裝置集中停産,筆者預計甲醇期貨價格易漲難跌。從操作上來看,建議投資者可于2820元/噸下方做多1501合約,倉位控制在20%左右,目標價為3000元/噸,止損位為2745元/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