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品收益連跌 國債性價比再現
- 發佈時間:2014-08-16 01:22: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銀行理財
□陳洋
隨著近期市場資金面持續寬鬆,銀行及“寶寶”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下滑,一度被投資者視為“雞肋”的國債再次凸顯“高性價比”。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自8月10日起發行的今年第七期、第八期電子式儲蓄國債認購踴躍,市場關注度明顯強於以往。理財專家認為,由於預期下半年國內市場流動性繼續充裕,而包括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變化等因素,都將使銀行及“寶寶”理財産品收益走低,因此收益穩定的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等産品有望持續升溫,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關注這類理財項目。
進入8月,銀行理財産品、債基、貨幣基金的收益全面下滑,預計高收益率理財産品在下半年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上演“後會無期”。
日前,某權威網站公佈了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到期資訊披露情況。其中,結構性理財産品到期收益披露率僅為34.73%,非結構性理財産品到期收益披露率也只有68.91%。不僅到期銀行理財産品信披比例不盡如人意,如果投資者想了解銀行理財産品存續期內的投資資訊,大多無據可查。有觀點認為,這與銀行理財的投資標的有很大關係。目前,我國銀行理財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比例約為31%。也就是説,三成多的銀行理財資金投向了不公開發行、風險較高、流動性偏低的非標資産。同時,銀行理財業務的“資金池”——“資産池”模式,制約了資訊披露的陽光化和透明度。
隨著理財産品平均收益率持續下滑至5.12%,預期收益較高的基金、保險産品成為理財經理熱推的産品。據記者了解,儘管這些産品宣稱收益超過6%,但其實大部分非保本,高收益率能否實現存在不確定性。業內人士稱,提成高是理財經理偏愛推薦這類産品的重要原因,比如保險産品的提成可高達5%。在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這些所謂的高收益産品更具有推薦的噓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銀行工作人員利用客戶對銀行的信任,私售PE股權募資産品、謊稱買理財産品其實是將錢高息借給企業等行為屢有發生。
據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統計,本週銀行理財産品預期周均收益率略降。7天、14天和6個月三種期限理財産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降低,其他各期限理財産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從收益率分佈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産品屬股份制銀行與農商行,其中深圳農商行的一款理財産品以5%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14天期限第一的位置,平安銀行的一款12個月保本浮動收益産品以7%的預期收益率居同期限産品的首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