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乾旱地圖擴張 多地糧倉迎大“烤”

  • 發佈時間:2014-08-15 01:22: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葉斯琦

  7月以來,河南、陜西、內蒙古等地紛紛遭遇嚴重乾旱。目前正值秋糧生産的關鍵時期,“烤”驗之下,糧食生産情況如何呢?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指出,從全國範圍看,當前乾旱天氣對糧食生産影響有限,不過局部地區受災情況比較嚴重。其中,玉米是受乾旱影響最大的糧食品種,同時,大豆、花生也有一定減産。

  與往年一樣,乾旱帶來糧食減産預期點燃了資金的炒作熱情,近期玉米、大豆等農産品期貨價格接連走高,其中玉米指數自7月16日起累計上漲3.17%,豆一指數自7月14日起累計上漲5.91%,即使是一向冷門的鄭麥指數7月以來也上漲近6%。展望後市,分析人士認為,如果8月中下旬糧食主産區降水繼續偏少,隨著糧食減産預期進一步升溫,未來相關農産品價格或繼續走高。但鋻於前期市場對旱情的炒作,如果後期出現降水,相關期貨合約也可能出現暴跌。

  局部地區受災較重

  “當前總體旱情偏輕,不過局地人飲困難突出。受高溫少雨影響,江淮、黃淮、華北和西北部分地區發生高溫伏旱。近期的降雨過程對緩解西南南部、西北東南部、江淮和黃淮部分地區旱情十分有利,江蘇、安徽、陜西等省旱情基本解除,東北西部旱情露頭並有所發展。”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督察專員束慶鵬日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8月12日,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6589萬畝,有235萬人、254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因旱人畜飲水困難數量等主要旱情指標均低於多年同期均值,但是局部地區人飲困難突出。

  從局部地區來看,乾旱天氣對糧食生産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深入河南調研結果,河南局部地區水渠乾涸,玉米地已經出現大片倒伏,大部分玉米出穗不長粒,長粒的也是乾癟量寡,有些長粒的玉米棒子甚至發生了蟲害。

  國投中谷期貨農産品研究員劉國良指出,目前華北部分地區乾旱天氣導致的減産已成定局,尤其是河南省的局部地區,如果後期降水繼續偏少,減産幅度會進一步增加;而遼寧、吉林、內蒙古等地乾旱天氣對作物的損傷還具有恢復性,如果後期及時降水,東北地區仍然可以獲得大豐收。

  不過,中糧期貨研究員孟金輝告訴記者,當前乾旱天氣可能有炒作成分,秋糧總體豐産的形勢或不受太大影響。河南等傳統“糧倉”省份灌溉農業相對較發達,近10年又有多次抗擊旱災經驗,因此,目前旱情對秋糧生産的影響可能小于市場預期。

  玉米首當其衝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玉米將是受乾旱影響最大的糧食品種。劉國良表示,華北地區玉米減産量可能達到500萬噸,佔全國總産量的2.5%左右,如果後期降水繼續偏少,減産量可能更大。

  “據了解,乾旱天氣還致使一些地區出現了紅蜘蛛等病蟲害,河南地區的乾旱天氣或將導致玉米産量下降10%到15%。”長江期貨農産品分析師潘鈺燭告訴記者,對於玉米而言,目前現貨價格持續上揚,主要原因是去年産玉米多數收進國儲庫,同時去年養殖業低迷,加工企業庫存不足,導致近期企業採購意願較強。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玉米現貨市場短期供應出現一定缺口,不過中期來看,2014/2015年度我國玉米仍會供過於求。即使2014年玉米出現一定程度的減産,鋻於國家還掌握著7000萬噸以上的國儲庫存,國內玉米價格也不會有太大的上漲壓力。因此,乾旱實際上主要影響的是期貨市場,並給了資金炒作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乾旱也影響了部分大豆作物的生長形勢。劉國良指出,安徽和河南是大豆的主産區,減産量達到50至70萬噸,佔全國總産量的5%左右。雖然2014年大豆産量大概率會出現下滑,但是從今年開始,大豆的臨儲托市政策改為目標價格直補政策,2014年新季大豆上市以後,市場很可能會出現供需過剩,大豆價格可能出現大幅下跌。

  同時,花生也受到乾旱的影響。“據了解,今年華北地區花生減産幅度可能超過玉米。”劉國良説。

  至於小麥和水稻等品種,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品種此前已經收成,因此不會受到此次乾旱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晚稻正處於出穗、播種時期,潛在影響需要觀察。

  不排除夏秋連旱可能

  當前已過立秋節氣,秋糧收成時點漸進。水利部資訊顯示,8月中下旬,東北南部、華北北部、黃淮、江淮降水仍然偏少,局地偏少三成以上,黃淮部分地區旱情可能持續或有所發展,且不排除發生夏秋連旱的可能性。

  “如果8月中下旬糧食主産區降水繼續偏少,那糧食一定會出現明顯減産,未來糧食期貨品種可能會繼續走高。但鋻於前期市場對旱情的炒作,如果後期出現降水,相關期貨合約可能會出現暴跌。”劉國良表示,東北産區的作物産量通常比較穩定,目前乾旱程度也比華北地區小很多。

  中國海關總署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80.7%。糧食減産預期,是否會促使進口量大增呢?

  對此,孟金輝指出,目前我國糧食進口的主要原因並非國內糧食供應出現缺口,而是國家收購政策保護了農民收入增長,不過也使得國內大米、小麥、玉米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

  “如果玉米只是出現15%以內的減産,進口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小。當前國家還有大量的儲備,可以通過增加拋儲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還減輕了倉儲成本。”劉國良認為,在大豆方面,由於國內大豆主要用作食用,而國際上基本買不到非轉基因的食品豆,所以即使國內大豆産量減産,大豆進口量也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本系列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