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防範阿根廷債務違約風險 中國該做些什麼

  • 發佈時間:2014-08-04 00:30: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羅寧

  7月30日,阿根廷未能完成支付一筆達5.39億美元的利息,出現主權債務違約。受此影響,阿根廷股市暴跌、比索大幅貶值,全球金融市場也受波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技術性違約”衝擊全球市場

  不同於本世紀初因缺乏償付能力而違約,阿根廷這一次卻是因為美國法院的一紙判決書。根據美國最高法院今年6月中旬的裁決,在阿根廷未償還以NML資本管理公司領銜的所謂“禿鷲基金”總額為13.3億美元的債務之前,凍結其海外資産。此舉導致阿根廷已經轉給清算行美國紐約梅隆銀行的利息資金,最終未能到達債權人手上。

  因為上述原因,阿根廷本次違約行為可以算是一種“技術性違約”。截至今年7月末,阿根廷外匯儲備為290.2億美元,即便要全部支付“禿鷲基金”債務也是其可以承受的。但這筆債務是本世紀初阿根廷違約債務的一部分。一旦阿根廷選擇全額支付,也就意味著此前進行的債務重組功虧一簣,其他債權人依據當年債務重組中的“未來權益聲索(即RUFO)”,可以向阿根廷政府提出全額還債要求。阿根廷將面臨的是初始金額達1320億美元的債務追索,這就遠遠超出其目前所能承受的範圍。可見,債務違約似乎成為阿根廷無法避免的命運。

  面對本世紀初以來阿根廷第二次債務違約,市場迅速作出了反應。7月30日至8月1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普、惠譽、穆迪相繼調降阿根廷主權信用評級,阿根廷金融市場遭遇嚴重衝擊。7月31日,阿根廷Merval指數暴跌8.39%,股市市值蒸發了47.1億美元。資金大幅流出阿根廷,導致比索匯率大幅貶值。截至7月31日,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較7月初貶值近1個百分點至8.2比索/美元。

  或引發阿根廷更大的危機

  作為南美地區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經濟體,阿根廷在本世紀初債務重組之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步伐,2003-2008年複合年均增速為8.4%。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阿根廷經濟快速反彈,2010年、2011年增速分別達9.2%和8.7%。近年來,雖然在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阿根廷實際GDP增速也明顯下降,但經濟實力仍在不斷增強。據IMF統計,2013年阿根廷每人平均GDP達到11766.48美元。

  儘管如此,阿根廷當前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一是外匯儲備急劇縮水。2011年下半年開始,阿根廷就出現了外匯儲備迅速流失的情況。在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三年間,阿根廷外匯儲備降幅達到43.4%。雖然阿根廷政府為穩定外匯儲備,出臺了一系列嚴格的外匯管制和進口管制措施,但實際效果有限,反而加劇市場運作的惡化程度。二是通貨膨脹不斷惡化。隨著金融危機期間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發達國家量化寬鬆形成的大量跨境資本流入對物價水準的衝擊,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過去五年多來持續走高。截至今年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産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分別高達21.9%和26.3%。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阿根廷央行連續多次上調基準利率,目前已達到28.8%。三是出口貿易持續下降。2012-2013年,阿根廷主要出口商品總值連續下跌,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跌幅更是達16.4%。受此影響,阿根廷經常賬戶赤字佔GDP比例較去年第四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至1.1%,進一步加劇了外匯儲備流失的壓力。

  在此背景下再次出現的債務違約可能引發阿根廷更大危機。阿根廷在本世紀初債務違約之後就很難再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這一次雖可以説是“技術性違約”,但卻對國際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可能引發國際資本大幅流出阿根廷,阿根廷金融市場及比索匯率將面臨較大的衝擊,外匯儲備或將繼續縮水,通脹風險進一步攀升,多種風險相互疊加最終可能將阿根廷推向危機的深淵。

  對全球經濟影響幾何

  阿根廷是世界糧食和肉類重要生産國和出口國,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國和最大的豆粕供應國,素有“糧倉肉庫”之稱。本次違約事件可能通過糧食和肉類出口渠道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隨著跨境資本流出、資金成本抬升,企業增加投資以擴大生産規模壓力加大,影響糧食和肉類的供給,進而對全球商品市場造成衝擊。另一方面,在物價指數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農戶“惜售”行為已開始出現,未來還可能出現囤積大豆以應對阿根廷政府可能採取提高進口壁壘對抗債務違約的措施。

  但考慮到阿根廷經濟總量及對外貿易在全球中的份額仍然較小,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可能有限。據IMF統計,2013年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阿根廷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不足1%。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算,2013年阿根廷各類産品出口貿易規模全球佔比不足0.5%,即便是食物類産品出口也僅為全球的3%。與此同時,阿根廷金融市場的規模在全球佔比也偏小,截至今年7月31日,阿根廷股市市值僅為全球股市總市值的0.08%。如果阿根廷未來沒有爆發新的系統性風險,國際市場受本次“技術性違約”的衝擊將逐步消解,不大可能就此形成一場新的金融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及應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今年上半年進口大豆總量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4.5%至3420.9萬噸,而進口來源主要就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可以預見,債務違約對阿根廷大豆等糧食出口的衝擊可能將對中國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當然,在中國進口的全部商品中,來自阿根廷的僅佔總金額的0.14%,只要我國合理調整好進口策略,做好大豆等相關産品的風險防範措施,阿根廷出口商品供給波動所形成的實質性影響將較為有限。

  未來更多的風險可能來自對阿根廷的直接投資及貸款項目。近年來中國對阿根廷直接投資以較快速度增長,截至2012年末直接投資存量近9億美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也向阿根廷提供了多項美元貸款以支援其基礎設施建設。債務違約對阿根廷國內金融市場的衝擊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加大直接投資及貸款的風險。“走出去”企業及相關金融機構需提前準備好風險應急預案,及時採取措施防範風險擴大。

  此外,阿根廷債務違約可能引發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務風險亦值得警惕。今年初德國媒體測算了未來十年各國破産的可能性,阿根廷以85.8%的破産概率排在榜首。未來一旦阿根廷債務問題出現進一步惡化趨勢,新興市場主權債務風險激增,中國也將受到波及。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近年來已經引起愈來愈多的關注,為避免其可能成為今後危機之源,應在審計審查的基礎上,及時採取有效應對措施,積極促進地方政府債務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全力保障政府性債務風險真正可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