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釋放動能,對於媒體業態而言,加快發揮AI在媒體應用和融合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亟不可待。近年來,美國、英國、日本等世界各國均在政策層面不斷推出媒體人工智慧發展準則和計劃,而我國自2000年發佈《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以來至今,已陸續出臺近百份涉及“網路媒體”、“網際網路媒體”等政策。
近日,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高峰論壇”于京順利舉行,、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中國網路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張首映等發表致辭,經濟日報、光明網、中國傳媒大學、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等媒體高校機構負責人,新浪微網志、快手科技、騰訊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高管百餘人參與探討。
論壇以“智慧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為主題,北京大學在現場發佈《媒體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重點梳理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國內媒體中的應用情況,厘清人工智慧技術給媒體帶來的利弊,透析人工智慧技術在媒體中的未來應用方向勢在必行。報告特別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帶動了媒體行業飛速發展,從內容生産自動化,到智慧分發精準化,再到內容形態多樣化和運營管理系統化,媒體生態體系每個環節都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
圖:助力媒體各環節的人工智慧代表企業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網際網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麗表示,在政策的傾斜扶持和市場的白熱競爭下,我國的許多媒體都開始引進人工智慧技術,從最為普遍的效果檢測反饋到需要大量成本投入的智慧剪輯和虛擬現實新聞都有所涉及,人工智慧對媒體的滲透越發深入,結合越發緊密,媒體的發展越發高效智慧。
AI讓媒體生産自動創意化
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下,簡單的新聞文字可自動編輯,資訊採集將更為全面快捷,翻譯與轉換可同步進行;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虛擬主播、虛擬演播室、整合機器人也將會更普遍地應用到一些簡單交流場景中。如,新華社推出寫作機器人“快筆小新”、封面新聞與阿裏雲合作的寫稿機器人“小封”、錢江晚報與微軟共同打造的機器人記者“小冰”等,可進行簡單人工智慧寫作;人民日報社打造“中央廚房”系統平臺、科大訊飛推出可實現中英離線互譯的“曉譯翻譯機”等,則可輔助記者快速打造深度新聞。
此外,國內人工智慧企業影譜科技,可通過智慧影像生産技術,支援大批量數字內容視頻化,並實現視頻自動化加工以及視頻同步生成,是一種全新的視頻影像生産方式,曾在兩會期間成功應用,為媒體提供了全息可視化新聞報道的技術支援,同時也在探索虛擬演播室、虛擬主播等創新報道模式。
AI讓媒體分發個性精準化
不論是媒體內容機構想要獲得更多用戶青睞、取得更大商業效益,還是用戶從大量資訊中獲取想要內容,都需要個性化推送來實現。現階段智慧分發技術已可做到通過分析用戶屬性進行個性化推送,大大節省人工分發時間,使分發更有針對性和效率。
例如今日頭條建立了高併發、高可用、低延時的大規模推薦系統,引入“演算法排序”“人工運營”和“A/B test+投票”等機制;快手的智慧推薦技術深入産品骨髓,在視頻生産、廣告推薦等多角度均有應用;影譜科技使用基於特徵的推薦系統架構,可將新聞輿論導向、新聞事件的社會效應等新聞價值理念融入演算法設計中,將新聞價值演算法化和模型化。
AI讓媒體管理運營高效便捷化
在媒體內容管理方面,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處理等領域。目前已可篩查色情、暴力、恐怖、涉政等圖文視聽資訊,在用戶管理與人機互動領域應用也較為普遍,自動內容標注與效果分析也大大提高了媒體運作效率。
華為雲推出的內容審核服務涵蓋了文本內容檢測、涉政敏感檢測、視頻內容審核、圖片內容檢測、圖像反黃檢測等;百度智慧媒體庫採用自然語言理解、圖片識別、視音頻識別、知識圖譜、智慧標引等人工智慧技術,擁有媒體資源的數字化、分析理解、編目、智慧推薦索引、存儲、管理與一體化等功能;影譜科技結合知識圖譜系統和人工智慧識別系統,可提供精確到幀的自動化視頻結構化服務,並將所識別內容用於視頻內容管理和結果審核等,其開發的快速集錦生産系統、視頻智慧剪輯合成系統,已在效率提升、資源挖掘、貼合觀眾需求等方面,為體育賽事視頻集錦剪輯帶來了更多維度的新變化。
《報告》還指出,據北京大學網際網路發展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在媒體行業各個環節應用中,效果檢測佔比達43.3%,應用比率最高;其次是內容生産、媒介形式、運營管理,各佔比23.3%;隨後是內容分發、企業管理、用戶運營管理。總體而言,人工智慧技術在國內媒體行業中呈現出應用領域不平衡、應用廣度不足、應用深度不夠等問題,培養媒體産業鏈和改善産業格局更是今後發展的重中之重。
展望未來,更多傳統媒體將走向媒體內容視聽化、視聽內容短視頻化階段,人工智慧技術將使媒體融合轉型變得更加迅速精準。可以預見,未來整個媒體行業將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下,完美解決原生與新生問題的同時,開啟媒體融合新時代。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