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喻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作為深圳軌道交通建設的主要施工單位之一,中國電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集約高效的建設運營模式,為大灣區交通工程安全、品質、文明施工的整體提升奠定了基礎。
將於2019年內開通運營的深圳地鐵5號線南延線,日前迎來里程碑式進展——赤灣站近日成功進行400V送電,全線提前10天實現“400V電通”目標。“電通”,是地鐵建設四部曲“洞通、軌通、電通、車通”的關鍵一環,“400V電通”後,各地鐵站站上蓋、景觀等附屬結構裝飾工程已處於站後施工階段。站後工程施工,是地鐵工程建設的最後階段,也是涉及專業最多、交叉作業最多最複雜的階段。
在5號線南延線前灣公園站站廳,中國電建中國水電八局工程管理部謝海斌向《經濟日報》記者展示了一款中國電建自主研發的VR眼鏡。
戴上VR眼鏡,視野中可見紅色人像,撥動連接手柄,人像可在地鐵站內四處移動。使用者從人像角度,就可清晰查看整座地鐵站任意角落的建築工程三維細節。
中電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劉永波介紹説,“這款VR技術以BIM(建築資訊模型)平臺數據為基礎,可以對工期、功法、資源投入和安全品質進行三維動畫交底,使施工人員、管理人員能夠置身於虛擬現實的場景中,可以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充分體驗設計意圖,未開工便能體驗完工效果,使設計圖紙及施工深化設計的審核能夠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進行,有助於優化管線佈局和裝飾裝修,有效減少返工。”
推進“樣板引路”,中國電建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施工科學推進的重要手段,大力應用新技術、新工具,也將綠色發展、生態保護、集約用地貫穿施工建設的全過程。
驕陽似火,深圳地鐵12號線海上田園東站工地繁忙有序,幾臺大功率的水霧噴射機同時開啟,施工現場看不到明顯的煙塵。“在工程建設伊始,我們就打起了‘綠色算盤’。”中國電建深圳地鐵12號線土建七工區項目負責人宋衛強説,“打造美麗工地,花園式工地是我們的目標,按照‘絕泥水、抑揚塵、降噪音、靚圍擋、不擾民’的基本要求,我們在工地設了專門的洗車池,修建泥漿池、沉澱池,還全面布設了總懸浮顆粒物線上監測設備,配備了霧炮機和及防塵噴淋系統,實時監測周邊環境,確保揚塵達標”。
除了對煙塵的嚴格監控,在深圳地鐵的施工中,中國電建還積極採用“距離降噪、聲源降噪、屏障降噪、綠化吸噪、吸聲減噪”5個降噪措施,減少噪音對周邊的影響,為市民營造良好居住環境。在深圳地鐵的不少項目中,中國電建做到了綠色發展、保護生態和高效優質的兼顧,建成了一條條貫通南北、橫穿東西的“綠色城脈”。深圳地鐵7號線獲得全國綠色施工示範工程,深圳地鐵10號線益田停車場、涼帽山車輛基地先後獲評“深圳市治污保潔示範工程”。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建設工程節約、集約用地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顯著提高”也被列為“2035年發展目標”。中國電建投資興建的首條完整地鐵線路——深圳地鐵7號線所有站點都位於深圳“關內”,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線”。
深圳地鐵7號線深雲車輛段即是城市集約用地的代表。中國電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姜立公介紹,項目興建於原廢棄採石場,土石方開挖量達432萬立方米,是深圳乃至國內地鐵建設史上開挖量之最。車輛段蓋下建築主要包括綜合庫、運用庫、試車間、鏇輪庫、洗車庫、污水處理間、工程車庫、咽喉區蓋體等,是深圳地鐵7號線運作列車的“體檢中心”,承擔著全線列車停放、整備、運用、定修、檢修及物資保障、運營設備保養維修等功能。
站在深雲車輛段上蓋配套設置文體公園遠望,藍天白雲與高樓青山相映成輝。文體公園等設施,是深圳地鐵職工培訓中心及運營控制中心,項目包括實訓區及公園區,擁有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和游泳池、室內體育館等完備的設施,集深圳地鐵員工培訓、學習、公寓、體育場所各種功能于一體。深雲車輛段的建設,是人的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統一的典範。項目于2016年9月提前實現高水準開通,並先後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成為國內唯一一條同獲上述兩大殊榮的地鐵線路。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