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起珠江,南國氣象新。自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來,大灣區建設正積極穩步地推進。《綱要》中提出,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評論工作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系列活動,走進了深圳軌道交通建設的主要施工單位之一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探尋國企通過創新進行安全生産、綠色生産,積極轉型樹立“新國企”形象,並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的相關做法和經驗。
主動服務國家戰略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將成為支撐深圳建設強國城市範例與打造世界級城市引擎的重要基礎設施。根據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到2035年,深圳將建成33條線,總線路長度達1335公里,每平方公里線網密度達到1.21km。
作為在電力勘測設計、工程、裝備製造擁有豐富經驗的國企,中國電建在水利水電工程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實力。緊抓深圳城市建設和大灣區發展機遇,中國電建開始了一次深刻的“主動轉型”之路,與深圳地鐵展開了軌道交通建設方面的深度合作。
2012年,中國電建投資興建的首條完整地鐵線路——深圳地鐵7號線破土動工。這條跨南山、福田、羅湖三區的地鐵線路是深圳市軌道交通三期工程的重大項目之一,不但連接了眾多居住區和商業區,且通過華強北商業街、皇崗口岸等重要的人流密集、建築複雜的區域,施工難度大。經過不斷的技術攻關和爭分奪秒的作業,深圳地鐵7號線于2016年10月提前實現開通,並先後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成為國內唯一一條同獲上述兩大殊榮的地鐵線路,中國電建轉型升級之路“首戰告捷”。
積極創新轉型升級
據了解,目前中國電建旗下鐵路公司及九個主力工程局還在深圳承接了深圳地鐵12號線、5號線南延線、9號線支線、4號線三期工程4301標、10號線1013標等項目,建設里程從零升至90公里,合同額超450億元,助力集團融入水環境治理等領域,並以深圳為依託,形成輻射成都、武漢、哈爾濱、福州等國內大中城市的地鐵業務市場,成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改革發展的典型案例。
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也是在地鐵建設中創造“深圳速度”的法寶。“我們採用的BIM+VR技術,可以對工期、功法、資源投入和安全品質進行三維動畫交底,使施工人員、管理人員能夠置身於虛擬現實的場景中,更可以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充分體驗設計意圖,未開工便能體驗完工效果,使設計圖紙及施工深化設計的審核能夠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進行。”中電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劉永波説,在5號線南延線建設當中,中國電建自主研發的VR眼鏡加上BIM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確度。
綠色道路健康發展
綠色發展,是新國企在新時代所要堅持的原則和理念。創新運用各項技術手段,中國電建在施工中堅持“綠色標準化施工”,不但合理優化資源配置,預防污染,節能減廢,實現施工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還不斷提高施工環境管理水準,實現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的綠色建造。著力打造“綠色地鐵”。
在地鐵12號線海上田園東站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了專門設置的洗車池,泥漿池、沉澱池,以及總懸浮顆粒物線上監測設備、霧炮機及防塵噴淋系統在不間斷作業,實時監測周邊環境,確保揚塵達標。
“幹地鐵就是幹環境,打造美麗工地、花園式工地是我們的目標,‘絕泥水、抑揚塵、降噪音、靚圍擋、不擾民’是我們的基本要求。” 中國電建深圳地鐵12號線土建七工區項目負責人宋衛強説。
科技賦能下的“綠色地鐵”,讓深圳地鐵收穫了多項殊榮,深圳地鐵7號線獲得全國綠色施工示範工程,深圳地鐵10號線益田停車場、涼帽山車輛基地先後獲評“深圳市治污保潔示範工程”。綠色發展方式下探索建立起來的“深圳標準”,也開始在全國範圍推廣開來:在中國電建承建的成都、武漢、哈爾濱、福州等城市的地鐵建設現場都開始採用該標準,綠色施工、標準化建設、精細化管理成為企業持續健康升級發展的強大動力。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黨文婷)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