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棉業發展困局咋解七百嘉賓江城支招

  • 發佈時間:2016-05-17 15:31:13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郭習松 通訊員 劉學華 實習生 彭曉霞

  臨儲取消,補貼也取消;消費疲弱,市場供大於求,庫存達到歷史高點……新格局下,棉花發展之路何去何從?

  12日至13日,2016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漢舉行,來自世界主要産棉國和地區的近700位嘉賓齊聚一堂,各抒己見。

  棉花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2001年至2015年,我國棉花需求量先增後降,目前又回到了世紀初的水準。“當前,中國纖維消耗量中,棉花比重僅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預計,到2020年我國纖維加工量將達6000萬噸,每年將增加100多萬噸産業用紡織品,棉花消費量可恢復到750萬噸,為我國棉花産業提供了不小的發展空間。“世界已進入全棉時代,棉纖維不可替代。”業界代表、穩健醫療集團董事長李建全表示,如今人們對棉産品有了重新認識,減少化纖用量,返璞歸真,是不少媽媽們的消費理念。“如果用棉來製造紙巾,不僅可以減少林木消耗量,還可實現産品升級。”李建全舉例説,以前醫用紗布有紗頭,也容易起絨毛,但無紡紗布專利技術已克服這些缺陷。“隨著棉紡織工業轉型升級,低端産品産能縮小,中高端産品産能增加,提質增效、擴大消費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格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駱琳指出。

  提升棉花品質要抓供給側改革

  “當前,我國棉花品質普遍存在纖維短、強度偏低、異纖多、一致性差等問題,主要是品種多亂雜、生産採摘及交售方式不科學所致。”中國棉花協會副秘書長楊照良指出,由於機採棉技術不配套等因素,中國機採棉含雜量大幅高於美棉和澳棉。

  楊照良表示,這裡還有政策導向問題,目前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只和産量、面積掛鉤,導致生産者忽視棉花的品質。政府應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將補貼和品質掛鉤,從供給側源頭加強種子管理,扶持機採棉,推行規模化種植。“在此方面,新疆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合作局局長程國強表示,新疆目標價機制在保護棉農基本收益的同時,基本確立棉花市場定價機制,改變了過去補貼一味刺激産量,國産棉進倉庫,國外棉花進市場的局面。

  發揮儲備調控作用去庫存

  2014年,國家結束實施了3年的棉花收儲政策,改為對新疆目標價補貼、內地2000元/噸直補。今年,內地直補政策也取消。“此舉能有效推進棉花價格市場化,有利於促進上下游産業協調發展,但巨大國儲棉庫存消化問題不容回避。”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盧懷玉指出。該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度我國棉花庫存1276.8萬噸,其中儲備棉高達1100萬噸,創歷史最高。

  5月3日,經歷了漫長的市場等待,國儲棉輪出大幕終於正式拉開,出庫棉花為2011年至2012年及部分2013年度儲備棉,出庫總量暫按200萬噸安排。

  中儲棉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姚明燁認為,應發揮儲備在棉花調控中雙向調節作用,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輪換價格與市場價格掛鉤,避免儲備棉降級降等帶來的品質損失。

  而中國去庫存的舉措緊密聯繫著世界。英國考特魯克公司總裁巴克魯表示,中國去庫存越快,整個行業痛苦期就越短,中國棉業也越早恢復活力。

  應形成新疆棉為主、內地棉為補充的新格局

  湖北銀豐實業董事長蔡亞軍介紹,目前我國棉花生産主體在新疆,加大了棉花貿易物流成本,新疆棉花産業一枝獨秀也不利於我國棉紡行業穩健發展。他透露,因本省資源不足,我省一些棉花企業赴新疆租廠收購,異地收購成本高於當地企業近1000元/噸,競爭力比不過疆內企業,效益普遍不佳,近兩年全省400型棉花企業棉花經營虧損佔80%以上,不少企業關停並轉。“應形成新疆棉為主、內地棉為補充的新格局。”蔡亞軍援引有關調研數據説,長江、黃河流域棉紡産業佔全國棉紡行業80%左右,説明消費主體仍在內地,僅湖北就有50多萬噸的自有缺口。建議國家在重點扶持新疆棉花産業發展的同時,加強對內地尤其是長江流域棉花産業根基的保護,穩定基本的棉田面積,對優質棉産區保留生産補貼;對龍頭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形成本地帶動效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