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盛頓無意取消對緬制裁 “大棒”為何依然舉起?

  • 發佈時間:2016-05-17 07:11: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專特稿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對緬甸的制裁5月20日到期。據美聯社消息,華盛頓計劃繼續制裁,但會“適度調整”制裁措施。儘管一些商業遊説團體認為該取消制裁,但白宮依然計劃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5月22日訪問緬甸時宣佈這一計劃。

  【動態】不打算取消“大棒”

  據德國之聲電臺報道,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白宮當前仍無意全面取消對緬甸制裁,以此“保持壓力,避免緬甸走回頭路”。

  路透社則援引白宮官員和國會議員的話説,奧巴馬行政當局計劃調整對緬甸的制裁措施,以此顯示對緬甸政策新的取向。

  美國對緬甸的制裁始於1997年。當時緬甸正處於軍政府統治時期,美國將一些緬甸軍方直接參與的企業以及與軍政府往來密切的私人企業列入“特定制裁名單”。從2011年以來,美國逐步在貿易和財政領域放寬對緬甸的制裁。其中包括取消企業和投資人與緬甸發生商業關係的禁令。2015年12月,美方取消了部分旅遊限制,允許所有船隻和航班進入緬甸6個月。

  今年5月10日,美國新任駐緬甸大使斯科特·馬謝爾在上任後的首次講話中説,緬甸如果想要尋求儘快解除仍然遺留的貿易制裁並重新獲得美國普遍優惠制下的貿易特權,就應該加速改革,尤其是人權方面的改善。

  緬甸媒體認為,馬謝爾的表態被普遍理解為美國政府將不會在短期內徹底解除對緬甸的制裁。

  【透視】“大棒”為啥依然舉起?

  針對美國放風將繼續對緬甸制裁,新華社記者採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李錚、新華社前駐緬甸記者張雲飛。他們認為,制裁還是制裁,但策略已然有了大變化。

  李錚:這是“精準制導”的制裁。

  【制裁依據】美國制裁的依據是1977年生效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它一般被用來對“威脅美國”的國家進行貿易限制,名單包括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美國據此對緬甸的制裁主要對像是與緬軍方有關的個人和國有企業。

  【兩個考慮】美國繼續制裁有兩個考慮:一是繼續向軍人集團施壓,迫使其遵守選舉結果,維護緬當前的民主化進程。二是向民盟傳遞資訊,美國從價值觀上支援民盟,但不代表支援民盟的所有政策。美國也希望能持續運用制裁對緬內部的各利益集團傳導壓力。

  【特殊目的】取消部分對緬制裁也是一樣的目的。主要是“精準制導”的影響,以勸導或支援緬內部的各利益集團,促使各方力量朝于美有利方向施力、發展。

  【克裏訪緬】克裏訪問緬甸一方面算是作為國務卿的告別之旅;另一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落實雙方再保證,給緬各方傳遞信號,保證美國對緬政策不會因總統大選發生太大變化,也要求緬甸各方履行先前的承諾。

  【美緬關係】總體來看,美國與緬甸關係已經正常化,但推進的速率不一定像外界想像的那麼快。戰略上,美國在東南亞也希望一碗水端平,因此不會特別靠近緬甸一方,也不會特別疏遠東南亞其他國家。

  張雲飛:幫助新政權平穩執政的舉措。

  【一種幫助】美國的制裁,是一種幫助。因為美國制裁大部分取消了,剩下的是針對前軍政府的個人和組織的。這也就是説,對緬甸軍隊的政治束縛及其同民選政府的合作,美國人沒有信心。

  美國人要拿著制裁的“大棒”對緬甸軍隊和軍人集團保持一定的壓力。事實上,緬甸從2011年轉型以來,美國同前政府交往挺多,做了不少工作,與軍方的聯繫也不少。總的來看,是既接觸也施壓,確保緬甸的轉型最終達到美國目標。

  【克裏目的】克裏過幾天要訪緬,是美緬關係的大事。在這個時間點陳情緬,一方面顯示美國重視緬甸,一方面表明支援民盟施政。美國對緬甸保持多少制裁,昂山素季的態度很關鍵。以往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外交研判】緬甸的對外關係,體現了昂山素季的外交理念。從近期動態看,緬甸在處理外交上更成熟,更務實,也更有技巧。比如緬甸新總統吳廷覺5月6日出訪寮國,國家顧問兼外交部長昂山素季隨團同行。此訪顯出緬甸新政府的外交綜合考量:在當前形勢下,選擇出訪一個東盟鄰國,可避免在地區大國乃至域外大國中作抉擇,符合緬甸“先睦鄰、再地區、再域外”及“先睦鄰、後大國”的外交立意。

  所以,從更開闊的視角觀察緬甸外交,就能得出更客觀平衡的研判。(夏文輝)(新華社專特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