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幣等金銀幣普遍回調 業內:整體行情正在趨穩
- 發佈時間:2016-05-16 09:40: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銀行於今年3月22日、4月26日分別發行了2016年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中的“五福拱壽”金銀幣和“瓜瓞綿綿”金銀幣,並將於本週三發行“並蒂同心”金銀幣,最後一枚“年年有餘”金銀幣也將於6月22日發行。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同一個項目,分4個月分期發行,這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歷史上尚屬首例。讓藏家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金銀文化四個主題的金銀幣,其減輕市場資金壓力、活躍市場的用意不言而喻。
今年春節以來,金銀幣市場迎來“開門紅”,市場行情普遍看好,但受金價下跌等綜合因素影響,4月中旬過後,金銀幣行情整體出現回調。
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理事、錢幣專家高鵬認為,2016年吉祥文化金銀幣的走勢還需一段時間的沉澱才能加以判斷。就目前的金銀幣市場行情來看,金價下跌的影響仍在持續,不少品種價格處於低位或正在趨穩。
三元福字幣高開後回調
近年來,隨著投資收藏人群的不斷擴大,貴金屬紀念幣逐漸成為我國投資收藏市場上的主流門類。中國人民銀行在順應傳統文化復蘇大勢的背景下,加大了傳統文化項目的發行力度,如2015年便發行了賀歲紀念銀幣、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金銀紀念幣、中國佛教聖地(九華山)金銀紀念幣等。
根據人行2016年的金銀幣計劃,今年將發行10個項目的51個品種的金銀幣。10個項目包括了2016版熊貓金銀幣、北京銀行成立20週年熊貓加字金銀幣、2016年賀歲銀幣、2016年吉祥文化金銀幣等等。
如此眾多金銀幣的發行,對於普通藏家來説,需要進行合理配置資金,最大可能地規避風險,獲得更大的溢價空間。
高鵬表示,就金價變動和國家政策的影響而言,受影響而得益的多是低價金銀紀念幣和熱門題材的金銀幣。
以2016年賀歲福字銀質紀念幣(簡稱福字幣)為例,面額3元,最大發行量為190萬枚,比2015年60萬枚發行量的福字銀質紀念幣大幅擴容。2016年福字幣在中國金幣總公司的初始發售價為115元,價格一度攀升,最高時漲至600余元,目前回落至450元附近,但總體而言依然表現出了不俗的溢價能力。
不過有資深藏家表示,儘管題材不錯,發行量也不算太大,屬於小眾類型,但綜合考慮發行量、題材、市場飽和度等因素,2016年福字幣很難複製去年福字幣高開高走的走勢,“它的單價優勢更體現在長線投資機會上,短期暴漲獲利的可能性不大。”
作為2016年率先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的2016年熊貓金銀紀念幣,是首次在計量單位上由盎司改為克的熊貓金幣,“首尾效應”明顯,並且最大發行量相比較2015年熊貓金幣而言要少很多。但是由於從1982年開始發行熊貓幣,至今已有35年,除了圖案、重量等變化外,2016年熊貓金銀幣實際變化不大。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上黃金價格的漲跌對熊貓金銀幣有比較密切的影響。近年發行的熊貓金幣與黃金價格的漲跌有較明顯的正相關關係。目前的國際金價從長期來看依然低迷,雖然季度有所反彈,但短期內趨勢仍處於震蕩走低。受其影響,熊貓金幣的價格也有所波動,例如熊貓“初打幣”金套貓(5枚一套)小盒(每一枚獨立包裝)的價格為16000元左右;而在前兩年,其價格平均在18500元上下,最高一度達到20000元。
高鵬建議,穩健派投資者可選擇2013版甚至更早一些年份的熊貓金幣,這樣可適當回避國際市場上黃金價格下跌的不利影響,適當降低投資風險,減少一定量的損失。
部分猴年金銀幣降幅近三成
在行情相對平穩甚至略顯低迷的金銀幣市場上,題材較為親民的生肖幣一直以來具有較高的市場熱度,甚至被不少藏家當成了金銀幣市場行情好壞的指向標。
但受國際金價的影響,近期猴年生肖金銀幣市場成交也有所下滑。人行于去年10月16日發行的2016中國丙申(猴)年金銀紀念幣,在高開之後也有所回落。在廣東粵寶錢幣直銷中心銷售網站上,圓形彩色金銀紀念幣套裝價格最新價格為4480元,圓形本色金銀紀念幣套裝價格目前為3800元。在廣州縱原郵幣卡市場的一些金銀幣店家表示,由於進貨渠道不同,雙方的銷售價格各有不同,市場上相對偏低。
儘管金銀幣市場行情不太樂觀,生肖金銀幣也有少量身價持續攀升的品種,例如第二輪生肖幣種的扇銀龍品種,因其開創了扇形生肖金銀幣的先河,起到帶頭作用,目前在廣州縱原郵幣卡市場的價格為1100元,較發行初期的600元的價格來説近乎翻倍。
“2016年扇形金銀猴幣初期進貨價格在5000元以上,現在的市場價格維持在3700元左右,跌幅其實蠻大的”,在廣州縱原郵幣卡市場開店多年的黃姓店主認為,在經歷一段時期的價格高漲後,金銀幣市場趨於飽和狀態,出現價格下降回調,是正常規律,投資貴金屬收藏應當做好承擔風險意識。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金銀幣市場行情總體上應是回落趨穩,大幅反彈獲利機會不多,建議金銀幣收藏投資者適當降低投資回報的期望值,提高防範市場風險的意識。(記者 胡新科 通訊員 林漫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