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企業4月份IPO銳減近六成 中概股拆VIE借殼A股看中高估值

  • 發佈時間:2016-05-13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夏 芳

  近日,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發佈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4月份,全球僅有14家中國企業完成IPO,同比減少57.9%;其中,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熱情明顯降低,4月份僅有3家公司在海外上市。

  事實上,中國企業在全球的IPO數量雖然在減少,但是,中概股回歸A股的數量卻大增。本選擇海外融資的中概股,紛紛選擇回歸的理由,或許是看好了A股容易“圈錢”。

  中國企業海外IPO銳減

  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4月份,中國企業IPO總融資額為7.31億美元,環比減少82.0%,同比減少88.6%。另外,僅有華津國際控股、銀科控股和中國乳業3家中企在海外完成IPO,它們選擇上市地點分別在香港主機板、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

  數據還顯示,4月份中國企業IPO共涉及6個一級行業。從案例數來看,機械製造、化工原料及加工、汽車分列前三位,分別完成7個、2個和2個案例,分別佔比50.0%、14.3%和14.3%。從金額來看,機械製造、汽車、金融分列前三位,募集金額分別為3.7億美元、1.1億美元、1.0億美元,分別佔比50.4%、14.2%、13.7%。傳統製造領域的機械製造、汽車行業、化工企業IPO持續活躍。

  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靜看來,“相比3月份,4月份新股 IPO不僅數量減少,融資額也大幅縮水,海外上市公司紛紛釋放出回歸內地資本市場的信號。”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眾多中概股紛紛選擇私有化,欲回歸國內資本市場。隨之而來的是A股資本市場中的殼資源被熱炒,今年以來,受奇虎360回歸消息影響,A股殼公司價格也水漲船高,被資金熱炒。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A股高估值對海外市場形成了溢價,導致海外市場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下降,因此除了已經為數不多的大型央企、金融機構外,幾乎沒有其他企業願意到海外融資,同時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好感度也在下降。

  而在資深投資人李波看來,IPO數量的減少很正常。海外上市公司紛紛在謀求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方案,國內A股市場今年頭兩個月新股發行數量較少,市場需要修復,目前來看,市場修復的很不夠。

  李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註冊制暫停,戰略新興板擱置的情況下,新股發行如果繼續保持增量,對於市場來説不是好事情。第一步還是該維穩,然後才是發展。

  大量中概股欲回歸

  一邊是IPO數量驟減,一邊是大量中概股選擇私有化回歸,於是,A股市場上的殼資源變成了香餑餑。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2015年總計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約。

  資料顯示,江南春分眾傳媒,是首個從美股退市、通過借殼七喜控股再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而江南春本人的財富也經由A股市場的重估獲得了333.7%的增長。而史玉柱的巨人網路,在回歸A股之前,市值不到200億元;通過借殼世紀遊輪,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元,目前(5月12日)市值為584億元。

  或許是基於這種財富積累效應的影響,眾多中概股紛紛選擇私有化,而去年選擇回歸A股的中概股數量超過去年十年的總和。

  數據顯示,到今年4月份,已有優酷馬鈴薯、如家快捷、博納影業、麥考林4家企業退市,另有易居、酷6、汽車之家等多家企業達成私有化協議,此外360、淘米私有化獲批,正在走最後退市流程,樂逗遊戲和陌陌等也在積極準備拆VIE,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奇虎360的回歸引發國內資本市場上對殼公司的一種熱炒。有投資者表示,為了賭360借殼,可以選擇將A股殼公司都買一遍。

  事實上,資金對殼公司的炒作成為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上的一大熱點。因為,除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選擇回歸A股,同樣,在香港資本市場上上市的公司近年來萌生退意的公司也不少。

  萬達商業計劃私有化回歸A股市場的理由是股價被低估,而H股城商行因為有資本補充的壓力,紛紛奔赴A股IPO,計劃A+H雙平臺上市。數據顯示,到4月底,共有重慶銀行、徽商銀行 、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與去年底剛登陸港股的錦州銀行5家公司正在排隊。

  面對中概股在A股資本市場上掀起的回歸潮,沈萌表示,中概股的回歸潮同樣是因為跨市場估值差異的驅動。

  而在李波看來,中概股私有化的數量去年一年超過之前十年的數量,這個是不同市場估值差異的必然結果,存在套利機會,參與方都獲利,當然火爆。同類題材的上市公司在不同的資本市場中估值存在差異,由於國內A股市場估值偏高,當然會催生出以分拆、借殼等方式進行的各種操作,甚至一步步推高了殼資源的價格。

  中概股回歸存變數

  在張靜看來,隨著戰略新興板的擱置、註冊制的暫停,IPO排隊企業高達800家。為了從監管和時間上套利,對於不少想IPO的企業來説,借殼上市成為一條捷徑,這也推高了殼價。公司越爛,被借殼的可能性越大,殼反而越吃香。

  不過,近日來,有關中概股回歸國內借殼、重組、IPO可能受限的消息開始傳播,殼資源概念股最先“中槍”倒下。

  鋻於此,李波認為,A股市場已經極其脆弱,任何一個消息,都有可能引起群體性的恐慌。暫緩對A股短期利空,很快就會被新的消息取代,對已經完成私有化的公司是利好。

  雖然證監會回應了中概股回歸暫緩傳聞,但是,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可能産生的影響,已納入監管部門的研究範疇。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已經注意到相關輿情,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近三年已經有在國外上市的5家紅籌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在A股上市,市場上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有較大的特殊性,特別是對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應該高度關注,證監會注意到市場相關反應,目前證監會正針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産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對此,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概股回歸暫緩還未得到監管層的明確回應,但監管層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給中概股回歸形成的跨市場套利催生殼概念上市公司非正常上漲所形成的風險提醒。由於對A股有一定的投機抑製作用,對於已經私有化和正在私有化的企業來説,只要基本面好,不會因此受障礙,但對一些業績不佳只是希望借機撈一筆的公司而言,意味著大門開始關閉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