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權力“減法”換來活力“乘法”

  • 發佈時間:2016-05-12 05:52:0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一個打破“統包統配”的“鐵飯碗”就業制度、落下土地使用權拍賣“第一槌”、發行國內第一張股票、率先取消票證制度、開啟住房商品化道路、摸索市場分配外匯新途徑……截至目前,數百項改革源自深圳,影響和改變著當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細數每項改革,其背後都有著一個初衷,即服務經濟發展、便利萬千企業、造福每個市民。在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看來,這所有的改革,又有著一個突破口,那就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部門手握權力,必須牢記責任,提高服務效率。”馬興瑞説,“要構建約束權力的制度籠子,全面清理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提升政府服務的便利化、透明化水準”。

  政府有為不越位

  “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是深圳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圳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縮影。2011年,深圳開始全面清理經營服務性收費。2013年在全國率先推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2014年出臺商事主體行政審批事項權責清單,2015年推出“多證合一、一照一碼”。

  經過一系列改革,深圳企業登記註冊的前置審批環節從149項降為12項,同時取消了80多項不合理收費。改革減輕了商事主體負擔,市民創業熱情大增,截至2015年底,商事主體總量達214.1萬戶,深圳成為全國千人擁有商事主體最多的城市。創業板、中小板上市的深圳企業總數達128家,連續9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政府部門在企業有困難的時候還會主動幫忙。”大疆科技副總裁邵建夥説,比如每次新政策出臺,南山區國稅局都會主動給他們打電話,通知退稅事宜。作為深圳高科技企業的名片,大疆科技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300多萬元躍升到2015年的50多億元,短短幾年成長為全球無人機的領軍企業,這與深圳寬鬆的發展環境不無關係。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主任陸健説,深圳市場發育充分,政府要做的是尊重市場選擇,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企業家的核心作用。

  依託政府“有為有不為,不缺位不越位”的良好政務氛圍,不少像大疆科技一樣的企業成長為全球行業翹楚。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華大基因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普聯公司無線設備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超過第二名至第五名的總和。

  深圳良好的發展環境,還體現在鼓勵冒險與創新上。這裡對“失敗”的理解是:“暫時還未成功。”深圳2006年出臺國內首部改革創新法《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立下三個“免責條款”,包容改革創新的失敗者。

  正是有了這種包容,深圳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創立比亞迪王傳福,借了親戚的錢從蓮塘的一個鐵皮房起家;任正非當年湊了2萬元錢,在宿舍註冊了華為公司;26歲的汪滔一邊攻讀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學位,一邊在深圳一所民房裏創立了大疆科技。

  營造雙創氛圍

  深圳正朝著創業之都的目標挺進。2015年3月,深圳市市長許勤宣佈,要將深圳打造成為國際創客中心。同年6月,《深圳市促進創客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頒布實施,提出深圳每年新增50個創客空間,到2017年底數量將達到200個,創客人數超過10萬人。

  這份自信源自紮實的政策積累。2012年11月,深圳頒布《關於促進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發展的若干措施》,構建差異化服務的孵化培育體系。2013年,專門在科技研發資金中設立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資助計劃,同一孵化載體可享受累計最高500萬元的各類資助。2015年,又率先將創客納入孵化培育生態鏈,出臺《關於印發促進創客發展若干措施(試行)》,對新建、改造提升創客空間或引進國際創客實驗室的,予以最高500萬元資助;設立2億元創客專項資金和3億元創客基金,從創客空間、創客人才、創客服務等方面全方位支援創客發展。此外,深圳還舉辦了國際創客周、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等,目前正著手在美國矽谷、以色列、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佈局海外創新孵化器。

  精心培育下,深圳創客文化快速崛起,草根創新、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目前,全市孵化載體達144家,孵化場地面積48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7900余家,從業人數20余萬,“畢業”企業約3200家。僅在深圳市南山區,2015年新增眾創空間76家,入駐個人、團隊及項目約3200個。

  走進南山智園,這片原先的舊廠區如今已變創業樂園。該園區入駐企業和創新機構103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業5家,在創客圈頗為知名的柴火創客空間、中科院創客學院等機構都坐落於此。南山智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面向七大戰略新興産業領域內的創新企業和創新載體招商,有一系列鼓勵優惠政策,如園區內起始月租金僅為57.75元每平方米,遠低於周邊寫字樓的100多元。

  龍崗區的天安雲谷,從一個“三來一補”的粗放型加工工業區和城中村,改造成一個以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慧設備、機器人為主要目標産業,融研發、教育、公園、商業、居住及公共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産城社區。社區總佔地76萬平方米,總規劃面積289萬平方米,一期55萬平方米,在引入華為等知名企業與上市公司的同時,幫助了一批企業轉型升級,孵化了一批初創企業。一期年産值預計超過800億元,年納稅超過50億元;改造前園區産值僅數億元,稅收幾千萬元。

  龍崗區委書記馮現學告訴記者,天安雲谷通過舉辦系列創業大賽,挑選入孵團隊與項目,以零成本的拎包入駐方式,按需配置資源,並提供創業保理服務。還聯合知名創投機構,合作設立“極創空間”新型孵化器,主要孵化智慧設備、機器人相關初創企業,建立了垂直融合的創業生態系統。馮現學表示,天安雲谷的實踐依託于政府的政策創新,在創新資源配置上,從政府的有形之手指引向市場的無形之手牽引轉變。政府簡政放權,讓企業根據需要參與配置資源,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市場效益的乘法。

  深圳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縱深推進,持續為企業鬆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把一個個創業夢想轉變為現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