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監管新政或將微調
- 發佈時間:2016-05-11 20:30:46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國家層面的態度看,跨境電商依然是國家支援和鼓勵的行業。只是根據目前的情況,新政還需要去企業深度調研,在與企業的磨合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作出一些調整,比如企業反映較多的正面清單問題。
跨境電商進口監管新政實施一月有餘,對跨境電商企業的影響遠超市場預期,一些中小企業更是用“生死存亡時刻”來形容目前的艱難處境。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擬對跨境電商進口監管新政作出調整,新的調整意見正在部委之間會簽,有望于近期發佈。
業內人士認為,新政出臺必然要有一個適應期。從目前的實施情況看,跨境電商短期內還難以滿足一般貿易的監管要求,政策跟隨市場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尤其是對企業設立執行緩衝期很有必要。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要調整自身的供應鏈模式和商品結構,以適應新變化,培育競爭新優勢。
保稅區備貨模式備受衝擊
4月8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佈《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自此,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物品”徵收行郵稅,而是按“貨物”徵收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行郵稅稅率也同步調整。此後,相關部門先後公佈了兩張進口清單,分別把含1142個稅則號的商品和151個稅則號的商品納入清單。按照新政,只有清單上的商品可以以跨境電商的方式來進口,其他一律不允許。
然而新政剛剛實施一個多月,就有跨境電商企業反映,因無法提供通關單所需的資質、單據證明,導致一些商品無法進口,或將面臨無貨可賣的尷尬狀況。據統計,新政實施僅一週,鄭州、深圳、寧波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單量分別比新政實施前下降70%、61%和62%。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政對保稅區備貨模式的跨境電商企業影響最直接也最大。
電商專家、億邦動力網CEO鄭敏也對國際商報記者直言,政策制定者對正面清單的片面性以及跨境電商所採用的“市場採購方式”,難以提供一般貿易廠家採購所提供的廠家證明文件等實際困難考慮不足,導致“制度高地”沒有建立起來,對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模式短期內影響較大。儘管海關總署4月18日發出了《關於執行跨境電商稅收新政有關事宜的通知》的補救措施,但對資本和企業信心的短期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企業呼籲設立緩衝期
有專家表示,新政推行的“稅收+正面清單+通關單”管理模式背後隱藏的是對一般貿易的管理。但從新政實施的情況看,基於網際網路的跨境電商難以滿足一般貿易的監管要求。企業希望設立政策執行緩衝期的呼聲很大。
莫岱青認為,從國家層面的態度看,跨境電商依然是國家支援和鼓勵的行業。只是根據目前的情況,新政還需要去企業深度調研,在與企業的磨合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作出一些調整,比如企業反映較多的正面清單問題。
李慧龍也表示,政府部門在積極探索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跨境電商在發端時就在爭議和探索中發展,所以新政出臺不會是一個最終結果,所有政策將會隨著行業和市場的變化而作出調整。
據了解,5月5日~7日,包括國務院辦公廳、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在內的多部門主管領導,對跨境電商新政實施一月來的效果及影響進行了密集調研,並聽取了多個跨境電商企業的情況。根據媒體的報道,相關部門擬對新政進行調整,調整意見擬暫緩一年實施新政所涉及的具體監管措施,除保留稅率調整外,其他按照試點原有方式執行。“政府建立適應跨境電商産業發展的新政策、新制度是大趨勢,能感覺到政策制定者在試錯中優化前進。我們應該對跨境電商後續發展表示樂觀。”鄭敏強調。
莫岱青建議,在政策調整的同時,跨境電商企業也應該調整自己的供應鏈模式和商品結構,以適應新政的變化,培育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