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健品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 部分非法添加有害成分

  • 發佈時間:2016-05-11 10:24: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佔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佔很小比例。保健品“偽裝”成藥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産品靠“忽悠”矇騙消費者賺取暴利。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據新華社

  暴利不靠技術品質靠行銷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其生産廠家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稱其“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可以使冬蟲夏草“含著吃”,並聲稱“極草純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華溶出”,這讓不少消費者認為一片極草等於7根蟲草的功效,不惜重金購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億元廣告費打造其“含著吃”的所謂高科技概念,而這筆投入也是“極草”成本中極大的一塊。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常務會長趙錦文認為,“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並不是高科技,“壓制設備研發技術在國內早有應用,其廣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説辭也在業界存有廣泛異議”。

  “暴利不是靠技術和品質,而是靠行銷。”業內人士稱,許多高價保健品的行銷策略都與“極草”類似。

  炒作高科技概念迷惑消費者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行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安徽省食藥監局有關專家説,保健食品只有輔助治療的功效,但為了吸引眼球,一些企業和經銷商大肆宣稱其治療效果優於專門藥物並且無副作用。

  患者迷信保健品以致延誤治療並非個案,近年來一些晚期腫瘤患者把一些誇大其詞的保健品當做“救命藥”,耗盡家財大量購買,甚至人去世了保健品還沒吃完。

  食藥監部門專家稱,目前我國認可的保健品27種保健功能中,並沒有防癌抗癌這一功能。

  免費辦健康講座忽悠老人

  近年來,一些針對老年人舉辦免費的“健康講座”不斷增多,實際上就是給老年人“洗腦”。保健品的行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

  “老人被‘洗腦’之後,兒女阻止買保健品就是不孝順。”安徽一家三甲醫院藥劑科主任告訴記者,連她都無法阻止父母去聽所謂的健康講座、購買保健品。對於買得特別多的“會員”,保健品公司會授予他們一些“職務”,邀請他們當嘉賓坐在講座主席臺上,或帶他們去旅遊,從高額利潤裏擠出一點小甜頭讓老人深陷迷局。

  部分保健品添加違禁成分

  談到保健品市場存在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頗為憂心。“藥品需要通過嚴格的臨床測試,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業還生産藥品幹什麼?”一位藥劑專家告訴記者。

  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消費者食用後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但長期食用副作用十分明顯。

  專家稱,消費者無法從外觀、口感等判斷保健品品質和功能優劣,因此廣告和推薦就成為選擇保健品的“指南”。而企業有法不依、有關部門執法不嚴,都讓保健品行業陷入靠吹牛賺暴利的惡性競爭中。

  “保健品企業如果給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很多時候僅僅是退還産品費用。違法成本過低,對其違法行為沒有任何威懾力。”安徽省食藥監局新聞辦主任孫斌園説。

  相關專家認為,對於保健品行業,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和引導力度。同時,行業和企業更需要加強自律,建立以質取勝的良性競爭規則。

  此外,提高全民健康常識、讓消費者不盲目迷信保健品也是當務之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