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資金、入廊:管廊要過“三道坎”
- 發佈時間:2016-05-11 03:29:55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下綜合管廊,如同紮根在城下的城市血脈,一脈通將全身暢,百姓期待。
然而,作為一項“埋在地下的百年工程”,從國內一些地方實踐看,管廊不僅建造有難度,而且資金投入極大、維護費用不菲,還同時面臨著“有廊不入成擺設”、“入廊收費有困難”等尷尬。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起碼要邁過“三道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聯網成片的地下綜合管廊,也絕對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建成的。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一項“百年工程”,既指管廊可以使用百年,又指建設時間是上百年的,還指規劃的眼光也要放在以百年為單位的尺度上。
“最怕的就是國家一説,大家大幹快上,過了這個浪潮,又都偃旗息鼓。”杭州市建委地下空間與管線處處長陸革説,“僅建兩三條管廊並不難,但不成網路,管廊的意義就體現不出來,百姓的感覺還是你在不停挖路。”
“地下開發與地上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地下很難二次開發,不僅因為費用不菲,而且能開發的表層空間有限。比如,一條路下面要規劃地鐵,就得考慮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後這裡要不要建管廊,要不要給管廊留條路。而不至於出現建地鐵時沒考慮,將來要建管廊時,卻發現行不通了。”陸革説,“要防止這種尷尬,就需要在規劃時,將地下管廊作為終極目標。”
這個終極目標,就是要按五百年、一千年後城市的樣子,來考慮地下綜合管廊成網成片的規劃。這並非天方夜譚,因為城市的路網格局一旦形成,就基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比如杭州南宋時的禦街,現在是中山中路,歷經千年仍是道路。
目前,在國家關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規劃期限原則上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一致”。但業內希望,一座城市對地下綜合管廊的想像,不要只停留在二三十年。
管線入廊是地下綜合管廊可持續運作的基礎和關鍵環節,但“有廊不入”,也成了很多管廊要直面的共同難題。
去年8月,有記者撰文,剛竣工投用一年的南京河西新城地下綜合管廊大部分預留空間成了閒置的擺設。2014年,有媒體實地查探上海張楊路的地下綜合管廊,看到“其中空空蕩蕩”。原來,張楊路不允許被開膛破肚,有些管線單位就選擇繞過此路,在其周邊道路鋪設管線,以逃避入廊。他們認為,儘管目前任何管線進入浦東的這兩條共同溝都是免費的,但早晚要收費,因此他們要故意避開張楊路。
在國際上,這一問題同樣存在。巴黎、紐約等城市均經歷過政府與企業博弈的過程。其中,日本頒布了一部《共同溝特別措施法》,還成立了專門的“共同溝”管理機構,負責推動共同溝的建設工作。
效倣國際經驗,杭州也出臺了實施意見,由政府明確入廊要求,“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時,已在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中明確應納入地下綜合管廊的新敷設和需遷改的所有管線必須入廊。”
“入廊難還有一定的現實因素,就是目前國內的地下綜合管廊大部分都沒有聯網成片,對於企業來説意義不大,缺少入廊的動力。”一名業內專家分析説。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戴慎志就認為,我國城市不應僅進行短距離、局部的地下管廊試點建設,而應從城市整體層面,因地制宜地進行地下管線和管廊綜合規劃與建設,形成安全、可靠、高效、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線系統。
毫無疑問,投入方能帶來産出,但地下綜合管廊前期海量投入,錢從何來?
除了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外,PPP模式迅速成為熱詞。杭州市綜合管廊所包含的五個項目都屬於新建項目,均按PPP模式採用BOT“建設-運營-移交”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有點像我們的住房按揭貸款。”陸革説。另一方面,中央也提到由銀行支援地下綜合管廊的發展,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已經對管廊建設有很大的支援力度。
而對於建好的地下綜合管廊而言,面臨的還有運營維護的費用。據了解,該部分成本也不低,如上海世博園的地下綜合管廊,每年的運維成本達500萬元。在投入了鉅額的前期建設資金之後,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主體,都不可能、也沒有能力長期為運維持續買單。
然而,在入廊收費方面,全國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地方並不多,在全世界甚至也是公認的難題。與管線直埋相比,入廊費用可能要高出10倍以上,管線權屬企業自然不願意承擔。
怎麼破?“目前,杭州正在起草有關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的規定。除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助外,其餘部分向入廊管線單位分攤。”陸革説,“除了政府公用事業,很多入廊管線單位是經營性企業,應該有償使用。”
廈門收入廊費比較早,但它按照直埋費用收取入廊費,其餘政府補貼。“但這不是長久之計!”陸革説,“地下綜合管廊投入巨大,政府無法一直補貼。不探索出合理可行的收費模式,試點就有可能成為終點,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杭州的這5個試點項目,是要為今後大規模的推進管廊建設積累經驗的,是要探索可以複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的。”
規劃 要有百年眼光
資金 投融資破難題
入廊 拒絕“有廊不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