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深圳”
- 發佈時間:2016-05-09 17:06:1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深圳5月9日電 題:發現“新深圳”
開欄的話:深圳,一座溫暖濕潤、綠樹掩映、活力四射的城市,如今正在演繹著全新的經濟故事。
近日,新華社記者一行,走進這座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城市,聆聽政府官員謀改革、企業家們話創新;感受前海撲面的改革之風、南山“創新搖籃”的濃厚氛圍;記錄新常態下,發力供給側改革,著力轉型升級的最新舉措……
從今天起,新華社開設“調結構轉方式·深圳調研行”欄目,講述承載新夢想的新深圳故事。
新華社記者何雨欣、劉詩平、彭勇
從深圳最新的一季度成績單,不難發現一個“新深圳”——
GDP增長8.4%,創近三年同期新高;
財政收入增長29.6%,創2009年以來同期最高;
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2.8%,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63%;
……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踐行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主戰略。
30多年前,深圳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創造了發展奇跡;如今,深圳以有品質的發展率先實現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宏大敘事中的最新注解。
改革基因:始終不停步
儘管讀書時期是在香港和國外,但香港青年陳升仍然選擇在前海創業。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做社區電商項目的陳升順利找到了合作夥伴,互補線下資源。
在陳升看來,前海最大優勢就是不斷改革的步伐,從24小時的通關辦理,到不斷以制度改革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等。在前海可以享受到越來越多的便利,而自己的潛力也會在這個潛力巨大的地方加倍釋放。
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迎來了一週歲生日。一年中,在這片不到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註冊企業超過9萬家,累計推出102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達23項。
深圳,因改革而生,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敢為天下先”的改革探索,30多年中創造出全國1000多項第一。
“過去的輝煌會永遠銘記到歷史上。但深圳被這樣那樣的光環所環繞,人的思想容易禁錮。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勇當排頭兵,深圳就是要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繼續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説。
近些年,深圳也在持續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動實現“深圳品質”:
——不斷自我革命,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市區權責清單改革,重點改革規劃國土、交通運輸、住房建設等宏觀部門;
——大膽改革招投標制度,以羅湖區為試點推動城市更新許可權下放;
——持續發力供給側,瞄準影響發展的“創新、企業、人才、高校、住房”五大因素,所有出臺多項改革舉措,加快落地。
“深圳曾經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率先探索,如今,深圳仍然要在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中做出探索,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方面繼續探索。”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説。
轉型密碼:先飲“頭啖湯”
頭啖湯是一碗什麼湯?廣東話中“啖”就是“口”,頭啖湯也就是第一口湯。
在深圳市市長許勤看來,深圳就一直在先飲“頭啖湯”,贏得轉型升級中的先機,“誰動作最早,誰取得最多利益”。
深圳轉型升級一直在路上:2000年,從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轉型;2008年末,佈局生物技術、新能源、網際網路等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2009年,佈局新一代存儲處理技術、新材料等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産業;2013年,更加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著力培育生命健康、航空航太、可穿戴設備等未來産業……
在全國範圍多次率先飲了這碗“頭啖湯”,深圳也嘗到了甜頭。
從深圳目前産業佈局看,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增加值佔GDP比重63%;戰略性新興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50%;先進製造業在工業中的比重達76.1%。
深圳産業和企業也梯次開花。今年1至2月,通訊業的華為産值增加45.2%;網際網路企業騰訊增長45.5%;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增長33.1%。一些孕育多年的未來産業也逐漸開始做大做強。
“一座城市的發展,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但也不能不去提早謀劃,要吃著碗裏、看著鍋裏,想著地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深圳的資源、空間等劣勢,産業鏈豐富等優勢,決定了其必須走品質效率為主的發展道路。
事實上,在整個經濟轉型中,既包括産業結構等轉型,還包括企業內部轉型,政府自身轉型。
“政府要讓企業覺得舒服。”許勤認為,企業是市場主體,經營活動、商業模式、未來佈局等,政府都不應干預,政府應是規劃制定者、服務提供者、規則制定與監管者。
創新圖譜:培育參天大樹
雖然是一家成長中的寬頻通訊民營企業,但深圳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近期成功研發世界首塊石墨烯太赫茲晶片。
“不過,該晶片成本非常高,實驗室成本要20萬美元,未達到量産階段,我們還會繼續堅持研發。”華訊方舟創始人吳光勝説。
華訊方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可以通過三種方式獲取太赫茲源的公司,而太赫茲技術被國際上公認是改變未來世界的一項重大戰略技術。
吳光勝介紹,華訊方舟的目標是打造太赫茲通訊為主要荷載的新型衛星寬頻網路,“讓寬頻像空氣一樣瀰漫整個世界”。
曾經,“三來一補”“貼牌加工”“模擬仿製”是深圳一些企業的標簽,但打開如今的深圳創新圖譜:
——新一代通訊技術、基因測序、新能源汽車、超材料、3D顯示、柔性顯示、消費型無人機等領域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平均每1平方公里上,有2.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15家中小型創新企業;
——平均每天有46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量66.2件,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6倍;
……
深圳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已提升至60%,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創新驅動。
“創新發展可以理解為培育一棵大樹,創新要素包括根、主幹、枝幹、葉、生存土壤、陽光雨露等。”深圳市龍崗區區委書記馮現學説,創新創業人才是“根”,龍頭科技企業是“主幹”,小微科技企業是“葉”,制度環境、政策支援等就是“陽光雨露”,深圳注重的是對整個創新生態系統的打造。
馬興瑞説,“十三五”規劃中,創新排在五大發展理念的第一位,而深圳一直把創新作為發展的主戰略、核心戰略,最大亮點就是把技術創新、産業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真正落實到企業身上,充分發揮了企業家對創新的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