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紅利近在眼前

  • 發佈時間:2016-05-09 11:30:2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週初,廣受期待的亞投行宣佈了它的首個聯合融資項目:與亞行共同支援巴基斯坦一個高速公路項目。這家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在誕生5個多月後,邁出了其經營業務的實質性一步。

  而就在半個月前,國際金融大家庭的另一個“新面孔”金磚銀行也公佈了總額為8.11億美元的首批貸款項目,用於支援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多個綠色能源項目,標誌著這家總部設在上海的多邊銀行在成立9個月後正式展開商業運營。

  亞投行、金磚銀行,連同去年啟動運營的“絲路基金”和正在紮實推進的“一帶一路”,這些中國倡議或深度參與的國際機制“基建工程”在短短兩三年內就從構想變為現實,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高效協調、共同推進的結果。在此期間,這些提議不是沒有遭遇過一些西方國家的質疑、猜忌甚至抹黑,但它們最終能夠破土而出、開花結果,足以表明這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順應了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契合了不可遏制的發展需求,也必將帶來不可計數的全球紅利。

  第一是看得見的“經濟紅利”。亞洲是世界經濟公認的引擎和希望之地,但也是基礎設施嚴重“欠賬”的地方。巴基斯坦主要城市拉合爾至今每天只能供電6個小時左右。泰國身為旅遊勝地,多數鐵路都是修建於百年以前,不少火車時速不足50公里。印度、印尼等國也面臨水、電、路等基礎硬體落後的境況。

  面對未來10年亞洲約5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亞投行、金磚銀行、“一帶一路”建設等倡議和機制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們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撬動多方資本,發揮各自優勢,彌補發展中國家的各種硬體短板。亞投行、金磚銀行迄今公佈的貸款項目,無一例外都是基建項目。這些都可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不僅短期內拉動就業和關聯産業,還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奠定基礎。

  第二是用得上的“制度紅利”。持續多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人們開始反思全球經濟治理的深層問題。隨著世界經濟步入新階段,發展中國家實力與能力持續增長,改革現有的全球貿易、投資和監管機制已成共識,亟待破題。

  過去幾年,中國從時代大勢和共同需求出發,為全球提供了一系列公共産品和制度創新。亞投行奉行“精幹、廉潔、綠色”,向所有國家敞開大門,不搞“門戶之見”,並作出不設常駐董事會的治理創新。“一帶一路”強調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互利共贏,不刻意追求一致性,而是高度靈活、富有彈性。金磚銀行專注于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建設發展排憂解難……這些新理念、新機制、新實踐,不僅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外界的種種疑慮,還走出不少新路,為後續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經驗和借鑒。

  第三是立得住的“理念紅利”。在構建開放性經濟新機制

  時,中國不僅注重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還強調政策溝通、民心相通、文明互鑒。十八大以來,中國向全世界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提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等關鍵主張,摒棄零和思維、贏者通吃等舊觀念,倡導雙贏、多贏、共贏等新理念。

  正如不少專家指出,從亞投行、“一帶一路”佈局,到提議建立亞太自貿區和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在世界“後危機時代”提出的一系列國際主張,無不是“打造人類命運體”理念的延伸與落實。可以想見,未來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貌的“頂層設計”,也必將為世界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營養和東方智慧,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作出更大的“中國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