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外貿數據回歸常態 向好跡象顯現
- 發佈時間:2016-05-09 07:12: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海關總署8日發佈4月進出口數據顯示,4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95萬億元,同比微降0.3%。其中,出口同比增長4.1%,進口同比下降5.7%。有關專家表示,4月數據反映了我國當前外貿形勢開始回歸常態。
好轉跡象顯現
繼2月出口同比下降20.6%、3月出口同比激增18.7%之後,4月出口同比實現4.1%的小幅上漲。
“上述數據中的基數作用顯而易見。去年2月,出口上升48.9%。去年3月,出口下降13.8%,是去年跌幅最大的一月。”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記者説,3個月換了3把尺子,量出來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在基數優勢有所減弱的4月,數據回歸了常態。
基數作用不僅帶來近幾個月外貿數據的上下起伏,更帶來極大的加分利好。據測算,3至11月,低基數每月可望貢獻7-8個百分點的增長。
民生證券對此點評,4月出口大幅回落,一是上月高增速的基數效應有所消退,二是因為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暖有所停步。
“分析外貿數據不僅要看分子側,也要更多考慮分母側。”白明認為,分母不僅是上年同期的基數,還應包括上年同期的匯率、政策、供求等因素。而在基數“貢獻”收縮之後的4月的增長,也反映出經過努力,外貿出現止跌跡象,並在平穩漸進地改善。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也指出,從海關總署公佈的進出口季調同比數據來看,4月進口同比下降7.3%,創16個月新高,出口同比增長0.2%,創10個月新高。由於進出口數據的高波動性,判斷進出口形勢應更多關注數個月的趨勢性,雖然4月進出口在季調前較3月下滑,季調後較3月上行,但是從更長的時間序列來看,兩者均存在上行趨勢。因此,應維持進出口回升趨勢不變的判斷。
海外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
以地區分項數據看,前4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國對歐盟進出口增長,對歐盟出口增長1.3%;而對美國、東盟、日本等貿易夥伴進出口下降。特別是對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的進出口下降4.8%,出口下降3.5%。
在美國經濟復蘇跡象明顯好于歐洲的背景下,出現對歐洲出口增長、對美國出口下降的情況,值得注意。“這個反差反映了國際貿易中的一些新動向:並非經濟發展一定帶來需求,需求一定帶來外需,外需一定帶來對中國的外需,對中國的外需一定被中國抓住。”在白明看來,這個鏈條正在出現鬆動。還需考慮替代效應——比如美國曾經對我國的需求有可能被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替代。
“在‘一帶一路’的輻射區域裏,歐洲是最富裕的地區,歐洲也希望借中國的發展實現互利。而美國的再工業化使很多機會被美國企業內在化,美國製造業新優勢也正在形成。此外,中美的貿易摩擦問題、TPP的影響等等,使得‘經濟好出口差、經濟不好出口增加’的變化若隱若現。”白明説。
同時,中歐經貿關係有所回暖。對此,白明認為,應進一步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和中歐自貿協定談判的儘早啟動。對於目前已在進展中的比如與海合會和斯里蘭卡的自貿協定談判應加緊推進,在研究中的自貿協定談判也應儘快提上日程。
事實上,受益於自貿區等的政策紅利效應已有顯現。比如,此次發佈的海關數據顯示,前4個月,我國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7921.7億元,增長3.8%。其中,出口增長4.7%,進口增長3.3%。各項數據均好于整體水準。而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的進出口則主要體現在自貿區、保稅區、高新區、開發區等各園區內。
事實上,近期,國家也推出多項措施幫助外貿回穩向好,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對有訂單、有效益的外貿企業貸款,提高部分機電産品出口退稅率,擴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試點等。記者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