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垃圾圍壩”:跳不出的“死迴圈”

  • 發佈時間:2016-05-09 00:29: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超強厄爾尼諾給武江帶來了20年一遇的大洪水,也帶來建壩蓄水以來最可怕的‘垃圾圍壩’。”對樂昌峽水利樞紐管理處主任羅力謙而言,半個多月前的景象他已不願再回想。“清了20天,今年的壩前垃圾可算清完了。可是,明年呢?後年呢?”

  位於粵北的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廣東北江上游關鍵性防洪控制工程。然而,如此重要的大型水利樞紐自蓄水以來卻年年遭遇垃圾“圍困”,今年的“垃圾野戰軍”更是達20萬平方米之巨,相當於2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樂昌峽的困擾並非個案。樂昌峽水利樞紐管理處水資源管理科科長陳兵説,他考察過的廣東省內外的多個樞紐電站也都存在“垃圾圍壩”現象。《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包括三峽在內的大型水利樞紐近年來也屢遭垃圾圍壩。

  年年清理年年有

  “十幾天前,如果你站在大壩前,第一感受肯定會以為到了垃圾堆放場。”樂昌峽水利樞紐一名工作人員説,那“壯闊”場景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

  20萬平方米,相當於2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這就是此次垃圾圍壩的體量。記者此間採訪時在現場看到,垃圾帶中既有枯枝敗葉,又有飯盒、礦泉水瓶、泡沫等多種生活垃圾。密密麻麻的垃圾隨著水流蠕動,像一朵巨大的灰雲,讓人眩暈,空氣中瀰漫著陣陣惡臭。

  陳兵説,3月26日時垃圾帶最為“恐怖”,壩前垃圾漂浮綿延1公里長,最厚的地方達1米。“太陽暴曬下,在水利樞紐管理處的辦公大樓上都能聞到臭味”。

  樂昌峽水利樞紐地處廣東韶關樂昌市,建於北江流域的一級支流武江之上,上游不遠就是湖南郴州。該樞紐是北江上游的關鍵性防洪控制工程和廣東水利建設重點工程。2006年7月中旬,武江發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致韶關近百萬人受災。這次洪災直接促成了樂昌峽水利樞紐的立項建設。

  然而,如此重要的大型水利樞紐自2012年蓄水以來卻年年遭遇垃圾“圍困”,此次垃圾體量更是達到歷年之最。

  垃圾從何而來?羅力謙介紹,大壩所在的武江流域集雨面積近5000平方公里,其中70%在湖南郴州,30%在廣東韶關。流域內有工業城鎮,也有大量鄉村居民。每年三四月開汛的第一場暴雨後,上游的大量垃圾就會被沖刷進武江,順河而下直奔樂昌峽。

  “超過一半的壩前垃圾都是生活垃圾,上游農村地區垃圾隨意丟棄甚至往河道中直接傾倒的現象仍比較突出。”羅力謙説,今年武江遭遇了2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增高也讓更多的岸上垃圾被裹挾而下。“年年被垃圾包圍,我們也很頭疼。”

  垃圾帶可能對下游樂昌市18萬居民的飲水安全造成威脅。“垃圾如果長期堆積會在陽光暴曬下分解腐爛,導致水體氨氮超標,出現異味。”樂昌市自來水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鎮祥説,樂昌市自來水廠的取水口就位於大壩下游11公里處。

  垃圾堆集還可能為樂昌峽開閘泄洪製造大麻煩。受百年來最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北江流域今年可能出現區域性大洪水。陳兵説,如果有大樹榦、船隻或養魚網箱等金屬類垃圾衝到大壩前,會對閘門啟閉製造“大麻煩”,影響防洪調度。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被清撈中的垃圾中看到一棵直徑約50公分,長約10余米的粗大樹榦。“這説明上游還存在亂砍濫伐的現象,我們最怕的就是這種大物件垃圾。”陳兵説。

  從3月26日開始,樂昌峽水利樞紐管理處就開始組織人力物力清撈垃圾。“但大型船隻不夠,加上受到現場地形限制,碼頭作業面狹窄,大的垃圾清運車下不去,打撈上岸的垃圾無法快速裝車,效率不高。”羅力謙説。

  垃圾圍壩引起廣東省高度重視,有關單位也加大了清撈力度。4月16日,壩前垃圾基本清理完畢。據當地環保部門監測,大壩下游武江河水水質未出現異常。

  “今年的垃圾是清完了,可我憂心的是明年三四月份開汛後,垃圾圍壩又再次出現。”羅力謙説,杜絕此類現象必須進行垃圾的源頭治理,才能標本兼治,否則就是小馬拉大車。

  治“標”難治“本”

  “垃圾圍壩”並非樂昌峽的“專利”,水利樞紐庫區垃圾堆積現象具有普遍性。據媒體報道,位於華中的三峽大壩近年來也屢屢遭遇垃圾圍困。每年洪水季節或三峽庫區蓄水時,大量垃圾漂浮物都會堆積到三峽大壩前,垃圾漂浮帶綿延數十公里,據統計,自2003年三峽庫區蓄水以來,僅重慶庫區13個區縣每年打撈的漂浮物總計就超過10萬噸。

  “河道型水庫的漂浮垃圾處理工作一直是世界性環保難題。”陳兵説。

  記者了解到,庫區漂浮物主要包括殘枝敗葉、浮萍藍藻、塑膠泡沫等三種。其中,殘枝敗葉來自河流岸坡上的枯萎林木,白色生活垃圾則來自沿江各個城鄉,浮萍藍藻等水生植物則與工農業排污導致的水體富營養化密不可分。

  為了清理庫區垃圾漂浮物,管理單位每年都沒少花錢。陳兵説,樂昌峽水利樞紐清撈垃圾的費用從最開始的每年20萬元增加到40萬元,明年將增加到80萬元。三年來,壩前垃圾體量不減反增,招標的費用也在增加,“錢少了清撈公司都不願投標”。

  相關人士認為,破解“垃圾圍壩”離不開上游地區的環境綜合治理和持續治理,僅靠水利樞紐一方力量進行末端垃圾清理,無疑是“割韭菜”,只能“治標”卻不“治本”。樂昌峽大壩生活垃圾的來源地是湖南郴州的5縣和廣東樂昌市的5鎮,暴露出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上述區域城鄉居民的生活垃圾處理現狀不容樂觀。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常調研也發現,受地方財力和傳統生産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制約,不少地方生活垃圾隨意排放甚至往河道中直接丟棄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農村地區此類情況更為突出。

  “垃圾圍村”才是“垃圾圍壩”的源頭。現實中,一些地方農村環境治理滯後,垃圾無害化處理甚至處於空白狀態。而“垃圾圍村”的源頭則是一些地方政府對農村垃圾治理重視不足,制度缺失。

  農村地區環保意識不強只是造成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問題的一方面。不少村民反映,村裏連垃圾桶都沒有,也沒人收垃圾、運垃圾,“如果不亂扔那該怎麼扔?”有村民説,“不給群眾方便,群眾自然就隨便。誰願意讓村裏臟兮兮的?”

  事實上,在農村垃圾處理問題上,中央和國家層面已多次明確表態。“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堅持城鄉環境治理並重,統籌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2015年,住建部等十部門聯合發佈《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中央政府層面第一個專門針對農村垃圾的文件。

  在廣東,已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是我國首個省級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該條例明確,要建立完善城鄉保潔制度、管理隊伍和收運網路,將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收運處理範圍從城市延伸到鎮村地區,實現了環衛保潔和垃圾收運處理全過程覆蓋。

  近期,廣東省政府已啟動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到2018年底,粵東西北地區12個市全域及惠州、江門、肇慶縣域地區城鎮要新增污水處理設施816座、農村污水處理站29506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42座、治理存量生活垃圾處理場37座、新建建築垃圾消納場80座。

  為此,廣東省財政出資20億元設立政策性基金,運用PPP模式,計劃撬動約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粵東西北等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領域。

  新八村位於南嶺山脈深處,是廣東清遠連州市三水瑤族鄉的一個行政村,儘管僅700余人口,但卻是連州“母親河”——湟川河的最上游,環境敏感。

  “以前的生活垃圾直接倒進河裏,生活污水亂排,的確有點‘臟亂差’。”新八村委會副主任唐佳良説,現在鎮、村委會、村小組三級每年拿出15000元雇了3個村民負責垃圾收集,鎮裏的垃圾收集車每隔三天到村收集一次,“刮再大的風也看不見塑膠袋子亂飛了”。

  全流域污染聯防共治

  “垃圾圍壩”折射出江河流域一些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治理尚存諸多短板,跨區域、跨部門的全流域污染防治長效機制有待加強。相關人士認為,如果政府監管跳不出“垃圾圍壩—重金清垃圾—垃圾再圍壩”的“死迴圈”,割韭菜式的垃圾清撈無法實現標本兼治。

  近年來,行政區域間跨界水污染事件糾紛多有發生,但由於取證難、鑒定難、執法難,上下游地區出於維護自身利益,往往各執一詞,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導致糾紛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到位。

  “目前粵湘兩地已就河流重金屬污染建立了環保聯動機制,未來也應探索建立跨區域垃圾處理機制,進行專題研究。”樂昌市環保局黨組成員曹海雄説,包括生活垃圾在內的江河污染治理僅靠一省一市的一個部門是搞不定的,亟待完善跨區域、跨部門的聯動協調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鄭學林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生態系統是不可分割的,水、空氣等環境因素具有流動性,而目前環境監管、資源利用是以行政區劃為界限,行政權力配置與生態系統相割裂的衝突,導致跨行政區劃污染問題不易得到有效解決。

  “治理江河污染可探索分段治理模式,把沿河流域的鄉鎮作為主體,劃片分包,負責該段河流的環境治理工作。”曹海雄説,對出現問題的河段,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真正傳導壓力,讓公共管理者成為治污的“主力軍”。

  廣東省70%的水資源量為過境水,東江、西江、北江、韓江、九洲江等幹流或主要支流均由外省流入。據了解,廣東省環保廳已經先後與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四個相鄰省份環保廳簽訂跨界河流水污染聯防聯治協作框架協議,初步建立了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聯合監測和預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環境污染糾紛協調處理、工作會商和交流等機制。

  “要用全流域治理的思路,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廣東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此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今年3月21日,財政部、環保部在福建省聯合召開部分省份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工作推進會。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廣東與福建、廣西分別簽署汀江-韓江流域、九洲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

  根據協議,廣東將撥付廣西3億元,作為2015-2017年九洲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撥付福建2億元,作為2016-2017年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以九洲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考核為例,水質監測重點指標包括pH值、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5項,其考核目標為跨省界斷面年均值達到Ⅲ類水質。

  相關專家認為,此次粵閩桂三地合作治理和保護流域,就是試圖破解“下游地區要好水,上游地區要資金”的問題,通過上下游建立“成本共擔、效益共用、合作共治”的機制,更好地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形成長效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