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廈門市建立涉臺司法全服務機制

  • 發佈時間:2016-05-07 03:38: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臺胞簡丞漢前些年一直很煩惱,2011年借給朋友36萬元,結果到期對方卻不還了。簡丞漢不太願意去法院起訴,擔心自己不熟悉大陸的司法程式,自己費事又要不回錢,所以一直私下索要,結果拖了幾年依然沒有結果。

  在廈門,像簡丞漢一樣為這類事情煩惱的臺胞還真不少。據統計,目前在廈門投資辦廠的台資企業達4000多家,約有12萬台胞在廈門工作生活。他們中有近年來到大陸創業的台灣年輕人,也有改革開放之初就來廈門投資辦廠的“老臺商”。如此眾多的台灣同胞在廈門生活,難免不遇上點事兒。

  遇上事兒時,一旦發生法律糾紛,臺胞們不少人會有類似簡丞漢的顧慮。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給眾多臺商臺胞提供公正便捷的法律服務,經過充分而又謹慎細緻的籌劃,2012年6月,廈門海滄區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個涉臺法庭,集中管轄廈門市一審涉臺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及廈臺司法互助案件。對於廣大臺胞來説,這意味著不管哪種案件、不管在廈門哪個區發生的案件,只要是發生在廈門的糾紛都可以在海滄涉臺法庭起訴。

  儘管有了涉臺法庭,簡丞漢猶豫再三,還是沒有走上法庭,因為他還有個深層的擔憂,覺得大陸的法院會偏向大陸人,擔心打官司得不到公正對待。

  考慮到臺胞的顧慮,海滄涉臺法庭率先在全國首創臺胞陪審員跨區域參審機制,聘任包括廈門市前後三任臺商協會會長在內的37名臺胞擔任人民陪審員,通過“訴調對接”等方式,受理調解涉臺法庭引導或委託的涉臺民事糾紛,為臺商臺胞提供更加便捷的調解服務,也消除了臺胞的顧慮。

  臺胞陪審員制度的推出,讓簡丞漢鼓起了打官司的勇氣。今年1月18日,簡丞漢正式向海滄區涉臺法庭提起了訴訟。不過對於能不能要回屬於自己的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簡丞漢直到法庭開庭之前心裏還是沒底。

  3月31日上午10點,海滄區涉臺法庭一審判決簡丞漢勝訴,被告應歸還本金及利息70多萬元,全部訴訟費也由被告承擔。聽到這一判決,簡丞漢非常激動。

  “要不是有這麼一個專門的涉臺法庭,還有臺胞陪審員,我就不會來打官司”。簡丞漢激動地對記者説,“大陸的司法機關切實做到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簡丞漢還説:“回去後我要把這次打官司的經歷告訴更多的台灣鄉親,讓大家不要有顧慮。特別要告訴那些年輕人,要讓他們知道來大陸創業是有很好的法律保障的,不必有後顧之憂。”

  簡丞漢只是涉臺法庭創新服務的萬千受益者之一,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30日,海滄涉臺法庭共受理各類涉臺案件4752件,已結4262件。其中民商事案件3876件,佔比約八成,調解撤訴2303件,調撤率達66.19%;刑事案件中,判處緩刑案件29件,臺籍被告人緩刑適用率34.56%。涉臺執行案件792件,結案699件。臺胞陪審員已參與陪審案件371件,調解撤訴241件,涉案金額達6.6億元。

  在涉臺法庭不斷改進的同時,為了給臺胞提供更加完善的司法服務,其他司法部門也在積極創新。從2013年1月起,海滄區人民檢察院集中辦理全市區級管轄的涉臺案件的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工作;2014年6月成立全國首個集中辦理涉臺案件的涉臺檢察室;2015年3月24日,海滄區涉臺涉企調解中心、涉臺涉企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2015年8月,涉臺社區矯正中心在海滄區揭牌,海滄區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啟動臺籍社區服刑人員集中監管的先行區。至此,廈門市率先在全國形成了“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所有涉臺糾紛從審查起訴、調解、審判到執行的整個流程都能提供專門的司法服務。

  法學專家表示,涉臺法庭集中管轄全市一審案件,有效避免了法律適用不統一和不同法院同案不同判等情況,有力排除了地方干擾,保證了案件品質,提高了訴訟效率,進而增進臺胞對大陸法治環境的信任感。“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的形成,更能為臺胞提供完善的司法服務,消除臺胞在大陸生活、創業的後顧之憂。整體司法環境的改善,將有利於提升廈門營商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