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支撐江西農業綠色生態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5-05 01:29: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化肥工業的迅猛發展,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只注重化肥的投入、忽視了有機肥的投入;只注重農田的利用、輕視農田土壤的養護,從而導致江西雙季稻田存在因耕作管理不善誘導的有機質品質下降、酸化、養分失衡,紅壤旱地存在有機質累積慢、酸化加劇、養分礦化率低、土壤結構差等次生障礙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為了科學、準確、有效的回答這些問題,由我們團隊開展的“紅壤農田長期施肥效應及養分管理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應時而動。

  以農田施肥長期定位試驗為基礎,監測施肥對土壤、作物的長期影響,探討“肥料—土壤—作物”間的內在關係,對豐富和發展我國土壤改良學、植物營養學、養分管理學等學科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對提高農田養分管理水準、提高耕地品質、維持作物高産穩産、帶動農業固碳減排等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以提高耕地品質,保障糧食安全的國家戰略為目標,針對雙季稻田和紅壤旱地有機質品質下降、養分失衡、酸化等次生障礙因素,我們于1981年設置了雙季稻田化肥和有機肥定位試驗,1986年設置了紅壤旱地化肥定位試驗,以肥料長期定位監測獲得的海量數據為基礎,在開展土壤培肥和養分管理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作物養分需求規律和土壤障礙因子為導向,整合創新可持續、高效、安全、低碳的養分管理技術模式,並依託全省農技推廣網路開展技術培訓和示範推廣,為實現紅壤農田持續高效利用和維護地區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業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經過長達30餘年的監測研究,團隊率先發現了雙季稻田和紅壤旱地化學肥料連續單施15—20年後出現農學效率“零增長”的現象;明確了短期內等當量化肥配施和有機無機肥配施對作物産量和耕地品質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但連續施用8—10年後,有機肥培肥增産的作用日益顯現。同時,項目組首次量化了雙季稻田土壤有機碳含量每提高1g/kg,雙季稻産量可提高415kg/ha;揭示了高産穩産紅壤性雙季稻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合理閾值為25.82g/kg;明確了雙季稻田連續施用有機肥的化肥替代比例可達30%—40%;但單獨秸稈還田培肥作用偏弱,而以綠肥+豬糞、豬糞+秸稈和綠肥+秸稈為佳;整合創新了雙季稻田“土壤作物協同高效固碳”和紅壤旱地“降酸固碳增效”養分管理技術模式,保證了農田持續高效安全利用。

  紅壤旱地與雙季稻田養分管理、土壤培肥理論及技術上的成果已被農業部和江西省農業廳採用。為策應江西省農業廳提出的“緊緊依靠綠色發展率先實現農業綠色崛起,全力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十大行動”,團隊正在進一步加大成果技術的推廣應用,以“環境保潔—生産清潔—物質迴圈—高産優質—持續安全”一體化為路徑,推進江西水稻“清潔生産與品質控制”産業體系建設。

  (作者係江西省紅壤研究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