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類胚胎體外發育首次突破10天

  • 發佈時間:2016-05-05 01:29: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5月4日電 (記者王小龍)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和《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將人類胚胎體外發育的時間提高到10天以上。這兩項研究不僅突破了此前難以超越的7天之限,還將曾經遙不可及的“14天規則”一下拉近到了眼前。問世30餘年的人類胚胎研究“14天規則”或因此面臨修訂。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胚胎實驗室主任阿裏·布萊文盧、英國康橋大學生理學教授瑪格麗娜·澤尼卡-葛茲帶領各自的研究團隊獨自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在培養皿中,人類胚胎也能進行細胞分裂和自我發育。培養皿中胚胎經歷的變化與在母體中發育的胚胎並無顯著差異。

  人類胚胎發育研究是了解人類早期發育過程,預測遺傳性疾病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此前人類胚胎在培養皿中的發育一直很難超過7天。在新的研究中,通過採用一種過去曾用於培養小鼠胚胎的技術,兩個團隊分別讓這一時間達到了10天和13天,並報告了期間人類胚胎發育的各種事件。這些發現凸顯出小鼠胚胎和人類胚胎之間在細胞類型分化和組織組合方式上的差異。按照國際公認的準則,實驗在胚胎發育的第14天之前終止。

  “14天規則”是指科學家只能在不滿14天的胚胎上進行實驗。由於14天之前的人類胚胎還未分化出神經等結構,尚不具備人的特徵,因此不涉及倫理問題,這一規則便由此而來。1979年,由當時的美國衛生、教育及福利部倫理諮詢委員會首次提出,而後逐漸被多國監管機構採納,成為國際準則。

  《自然》雜誌同期發表的評論稱,“14天規則”在過去得到了嚴格的遵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前的技術很難突破14天的限制。如今,體外培養胚胎超過14天似乎是完全可行的。與之相關的研究有望把人類對自身早期發育的各方面認識推進到前所未有的精度,應從科學角度出發,邀請專家、政策制定者、患者還有普通民眾參與進來,對規則重新進行評估,對適用範圍等問題作出更為明確的界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