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創業,如何讓農民“紮根”?

  • 發佈時間:2016-05-04 08:31:05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陳蔚林 見習記者 劉夢曉

  每一箱水果都會印上二維碼,客戶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通過熱帶水果追溯系統,查詢到水果種植、採摘、運輸的全過程,安全放心。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佛老村“大學生村官”邢福甫及其團隊的帶領下,該村水果乘上“網際網路+”快車遠銷全國各地,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插上了翅膀。

  在海南,像邢福甫這樣渴望依託網際網路實現創業夢想、帶領鄉親致富的農村青年還有很多。日前,團省委組織開展的“網際網路+農村青年創業”調研活動顯示,我省農村地區發展“網際網路+創業”趨勢向好,島內農産品市場相對狹小、封閉,急需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來促進農業生産和平抑物價,而農村青年也大多樂於接受“網際網路+”時代為他們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

  但是,由於我省農村地區對網際網路的認識尚處於初級階段,且存在網路覆蓋率不高、交通物流不發達、新舊銷售模式的矛盾還未化解等問題,亟須在政策宣傳、技術培訓、平臺搭建、基礎完善等方面獲得引導和扶持。

  1

  萌動

  網際網路創業成農村青年新選擇

  一批優質農産品網銷北上廣,海南水果瞄準精品路線

  邢福甫:

  “四季果園”搬上網我省利用“網際網路+”實現創業夢想、帶領鄉親致富的農村青年不在少數。

  2006年,邢福甫畢業于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果樹專業,回鄉發展時發現,村裏種植多種水果,但品种老化、産量不高,農民種植一畝芒果年收入還不到3000元。

  於是,他大膽引進新品種,並把從學校學到的嫁接改良等技術應用到生産中,種出來的芒果不僅比傳統方法種植的早熟兩個月,而且實現一年結果兩次的重大技術突破。他還辦起免費的培訓班,自費印製技術手冊發放,定期開展技術講座,並到較大的果園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幫助農民提高芒果産量和品質。

  為更好地幫助農民學技術、賣芒果,邢福甫成立芒果産銷專業合作社,把村裏有文化的年輕人組織起來成立銷售隊伍。現在,通過京東網、淘寶網、微信等網際網路銷售平臺,佛老村的芒果賣到了北京、哈爾濱、成都等各個城市。

  邢福甫告訴記者,他們的每一箱水果都會印上二維碼,客戶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通過熱帶水果追溯系統,查詢到水果種植、採摘、運輸的全過程,安全放心。今年以來,他覺得網際網路的威力還沒有釋放到最大,於是決心建設“四季果園”,通過眾籌的方式種植水果。

  “無論在哪個省份、城市,客戶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認養我們的果樹,並能夠通過視頻對其成長過程進行監控。果子成熟後,客戶可以來果園體驗採摘樂趣,也可以要求我們代為採摘打包,寄送到家。”邢福甫説,“四季果園”項目一經推出,就備受歡迎,前景可期。

  謝鎮登:

  網上引進優質蓮霧品種

  再看定安縣黃竹鎮南寶村,群山環繞的山坳間,翠竹成林,活泉叮咚。智慧的農民開闢出一片平地,以周圍的紅土山坡作為天然屏障,擋住了夏季的狂風,讓一棵棵蓮霧樹茁壯成長——每顆蓮霧3兩多重,垂挂在巴掌寬的綠葉下,二三個長在一起壓彎了枝頭。

  “我種蓮霧,緣于網際網路。”果園裏的近180棵蓮霧樹都是果園主人謝鎮登的心血。他記得,2009年的時候,還在上大學的他通過網際網路結識了台灣種植專家,經其推薦引進了黑金剛品種。如今,果樹結果了,通過四通八達的網際網路,銷售範圍覆蓋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定位為超市精品水果。

  不僅如此,謝鎮登還常常通過網際網路公佈採摘資訊。每逢週末,不少父母都帶著孩子來到果園採摘。

  但是,在成功的背後,邢福甫和謝鎮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憂慮。在網際網路的創業中,他們基本是以“單打獨鬥”的形式,靠工作經驗或者不斷摸索,尋找發展規律。

  2

  現狀

  優質産品藏在“深山”人少知

  經常性地網上銷售産品、拓展市場的村民不多

  團省委組織的“網際網路+農村青年創業”調研是我省至今規模最大、連續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的,以農村地區“網際網路+”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南醫學院、瓊州學院等全省17所大中專院校的1100余名學生志願者,組建了208支團隊分赴全省203個鄉鎮開展調研。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省有418萬農村人口,約佔全省的46%。如果更多的農村青年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和思維模式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産效率提高和農民生活水準改善,將會為全省將近一半的人謀得福利。

  志願者們在調研中發現,我省農村居民以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收入為主,分別佔總收入的33.42%、22.19%、18.90%,其中種養殖業收入超過50%。

  放眼全省,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片被大自然眷顧的熱土上,水稻、檳榔、橡膠、椰子、咖啡、南藥等作物蓬勃生長,鹿、山豬、豪豬、牛蛙、海水魚蝦貝等特色養殖及珍貴苗木業等特色資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不僅如此,我省黎族、苗族文化源遠流長,黎錦、山蘭酒等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農産品和手工藝品也備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

  “但是,因為島嶼型經濟特點,海南農産品銷售市場相對固定、狹小,不利於海南農産品向島外輸出,也不利於島內物價的平抑。”海南大學56團隊成員譚美玲認為,如果廣大農村百姓或農村經濟合作社能夠很好地利用“網際網路+”大背景拓寬其農産品銷售渠道,那麼海南市場就會逐步進步成為自由競爭市場,不僅採購市場的農産品價格會逐步提高,消費市場的農産品價格也會逐步降低,使海南的農産品生産和銷售形成良性迴圈。

  令志願者們遺憾的是,調研發現,在海南,幾乎沒有村民經常性地通過網際網路獲取種養技術或銷售産品、採購農資——一般性地使用網際網路獲取種養技術資訊的村民僅為19%,銷售産品、採購農資的僅為15%。偶爾使用網際網路獲得種養技術的村民為81%、銷售農産品、採購農資的為85%。

  這説明,我省農村地區對網際網路的認識尚處於初級階段。各實踐團隊也通過對村民關於網際網路的潛在需求調查走訪發現,只有9%的村民表示急需通過網際網路等手段來銷售産品、採購農資,沒有這方面需求的村民竟高達41%。

  3

  瓶頸

  網上創業“門檻”重重跨過不易

  全省僅57%的農村地區有物流,不到一半的行政村能夠上網

  農村通訊物流基礎薄弱

  以發展“網際網路+創業”不可缺失的物流和網路為主要考核指標,當前,我省所有鄉鎮中雖然基本實現了公路村村通,但既通鐵路又通公路的不到8%,還有較多的自然村(特別是中部山區)沒有通公路,嚴重影響了我省物流到達。調研顯示,我省僅57%的農村地區有物流,其他43%的地區物流企業不能直接到府服務。

  同時,我省農村地區網路通訊覆蓋率極低,截至去年,在全省的2546個行政村中,網路覆蓋率僅為46%,也就是説,只有1013個行政村能夠上網;智慧手機在村民中的普及率僅為53.8%,還有46.2%的村民使用的是老式手機,既不能瀏覽網頁、發接圖片和視頻,也不能使用QQ、微信、電商客戶端、銀行支付軟體,只能用來打電話和編輯文字短信。

  “在我省農産品市場銷售中還存在傳統銷售和網際網路銷售這兩種新舊銷售模式的衝突與融合的矛盾。”調研報告提出,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新的銷售渠道要在我省農村地區拓展,必然會對現行的由農産品中間商掌控的傳統銷售模式産生衝擊。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新銷售模式形成過程中前期投入及前期運營的脆弱性,農戶和消費者對“網際網路+農村青年創業”服務這種新模式的需求和認可程度,傳統模式對新模式的阻擊、反對或逐步融合程度等都將是我們未來在農村地區實施“網際網路+”服務要面臨的困難或問題。

  農民創業缺乏指導支援

  譚美玲在調研中發現,我省農村普遍存在農村青壯年人口較少、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婦女兒童留守、農村空心化嚴重的現象。這些農村留守居民對維持舊式或傳統的農業生産模式都比較吃力,沒有更多的精力、新知識和網際網路意識來適應“網際網路+”的新式生産模式。這時候,能夠指導、推廣“網際網路+農村青年創業”服務實施的專業本土團隊就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陵水黎族自治縣電子商務協會的建立初衷就是借助網際網路能量,促進本地特色農産品銷售和當地特色農業發展。該協會會長梁振陽介紹,他們能對加入協會的“網際網路+”創業者進行免費的系統培訓,從基礎概念到深層理解分步驟教會農民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創業。通過該協會長期以來的整合和帶動,當地特色農産品銷售渠道逐步擴大,銷售方式不斷更新,為當地電商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

  但是,這樣的團隊在海南實屬鳳毛麟角。團省委工農青年部部長陳德南説,此類團隊除了掌握電腦網路知識外,還要掌握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經濟管理、農業生産等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海南省情民情和風土人情,能夠在我省農村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等,“否則就可能出現有知識的沒實戰經驗,有經驗的卻對我省農村具體情況不了解,有熱情的青年學生卻閱歷不足或缺乏溝通技巧和處事經驗等情況。

  4

  深耕

  多方合力激發

  農民創業潛力

  成立青年之家聚合創業青年

  電商巨頭拓展農村市場

  農村地區做好農村青年“網際網路+創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謝鎮登説:“蓮霧最怕開花的時候淋雨,花就會全部掉光,當然也就毫無收穫。”他在種下樹苗兩年半後便迎來了第一次花期,但是經驗不足的他沒想到,一場春雨就讓園子裏所有的花全部被打落,損失慘重。後來,謝鎮登諮詢村裏老農、上網查閱資料,才解決了這一難題。

  “要是一開始就能有專家‘保駕護航’就好了。相信這也是每一個農村創業青年所急需的。”謝鎮登看著滿山殷紅的果實,説出了自己的期望。

  譚美玲告訴記者,在調研中,農村創業青年普遍提出,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協調交通運輸部門和物流、通訊企業等響應國家和省委的號召,制訂規劃、加大投入,通過實施“物流村村通”“網路進農村”“農村智慧手機大派送”等工程來推進我省物流、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更加優惠的創業就業政策,鼓勵一批懂電商、熟悉網際網路運用的年輕人回歸農村創業。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促進“網際網路+”相關扶持政策落地,吸引更多的青年參與“網際網路+農業”創業。支援和加強青年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扶持一批青年建設電商基地,為廣大農村青年提供創業服務。發展政府支援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降低銀行準入門檻,讓政府補貼扶持重點向青年傾斜等。

  陳德南透露,下一步,團省委將組織力量,從政策、資金等方面著手,對農村青年創業需求作深入調研,並將調研成果向團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報送。同時,發揮好海南青年創業促進會的帶動作用,讓廣大農村青年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

  團省委還計劃在各個市縣成立青年之家,通過這一綜合性平臺將農村創業青年集合到一起,分享喜怒哀樂、經驗教訓,形成互幫互助、強強聯手的抱團發展、星火燎原之局面。此外,團省委還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創業青年典型的宣傳力度,組織他們通過座談會、分享會等多種形式,走到全省各地,為農村創業青年加油鼓勁。

  同樣令人欣喜的是,當前,已經有很多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瞄準海南這片還未完全開發的熱土,紛紛來瓊幹事創業。據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淘寶南大區總經理樊偉俊介紹,阿里巴巴自去年底在海南啟動農村淘寶項目以來,已經將陵水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等市縣打造成為農村淘寶樣板縣,之後將全面鋪開,讓農村淘寶項目建設覆蓋全省60%以上市縣。

  (本報海口5月3日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