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被來自星星的你綁架究竟是真是假?

  • 發佈時間:2016-04-29 02:31:1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近日,美國航空航太局(NASA)網路直播國際空間站(ISS)畫面時,視頻中意外出現一個不明物體。它的樣子像個馬蹄,看上去還在移動。然而,畫面突然藍屏,直播中斷,一小時後才恢復信號。恢復後的畫面中,距離太空站稍遠處有一道白光。

  不少觀看直播的網友懷疑事有蹊蹺,認為NASA可能故意中斷了直播。他們甚至還翻出舊賬:此前發生過很多次,視頻中出現不明物體,然後被NASA掐掉。儘管NASA發言人站出來澄清,稱絕對沒有故意切斷直播,這種視頻信號中斷是一種常見現象。並且指出“不明物體”可能是某種光的反射。空間站窗戶、航太器本身、來自地球的某束光,都可能反射成為“不明物體”。但網友們仍認為,“不明物體”可能是外星人,而NASA此舉是有意隱瞞外星人的訊息。

  雖然直到現在人類還無法確定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體,但是在現實世界有很多人曾經聲稱他們與外星人有過接觸,甚至有被外星人綁架的經歷,這讓外星人是否存在之謎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有多少人曾被外星人綁架?

  美國不明飛行物研究中心(CUFOS)曾公佈過一份材料顯示:近10年來有2000多萬地球人聲稱自己曾被外星人劫持。

  1967年1月25日,家庭主婦貝蒂·安德雷森和她的家人突然發現家中停電,然後廚房窗戶照射進一束明亮的紅光。當他們向窗外觀看時,發現5個神秘生物直接穿過固體實木門“跳入”房間,當這些神秘生物近距離接觸他們時,貝蒂和她的家人就都陷入了昏迷狀態。

  貝蒂稱這些外星人之間通過心靈感應進行溝通,雖然處於人事不省的狀態,貝蒂卻感到心境平靜,她感覺到自己被送到一艘太空飛船內進行了身體侵入性實驗。大約4個小時之後,外星人釋放了她,貝蒂被送回家中。

  1985年,作家惠特利·斯特裏伯和家人在紐約一處偏遠小屋中度假,在午夜突然聽到巨大的響聲,併發現一些較小的神秘生物出現在臥室內。幾個小時之後,他發現自己單獨呆在小屋附近的樹林中,卻無法回憶起剛才發生的事情。

  在催眠治療專家的幫助下,斯特裏伯最終恢復了記憶——他被外星人綁架,外星人用一個細而長的儀器對他的大腦進行檢測。

  1993年8月的一個午夜,澳大利亞的凱利·卡希爾和她的家人駕車從朋友家返回途中意外地發現道路旁上空盤旋著一艘飛船。

  凱利聲稱在該飛船窗口處看到類似人形的生物,隨後飛船快速離開消失在夜空中。過了一會兒,她的家人感到強光束照射使眼睛無法看清事物,而凱利則在強光束下出現意識模糊狀態。

  當凱利的家人逐漸恢復意識,他們仍處於返家途中,但無法回憶過去幾個小時裏所發生的事情。凱利發現自己肚臍旁有一個奇特的標記,幾個星期之後她感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子宮出現感染,並且胃部有強烈疼痛。之後她回憶起看到一艘直徑150英尺的飛船,一些身材高大的外星人聚集在飛船之下。隨後她被外星人帶到飛船中進行了侵入式醫學檢查。

  外星人幹嘛綁架人類?

  如果外星人真的綁架過人類,那為什麼外星人要穿過數萬光年的星際空間來到地球上,只花幾個小時來綁架無辜的地球人呢?

  一些科幻作品對此展開過各種想像——外星人來到地球必然有著特定的目的,可能是經濟上的、文化上的,或者與自身生存相關。例如,《E.T.》就想像一位外星植物學家來地球是為了研究這裡的植物。《鐵血戰士》中的外星鐵血戰士作為一位專業的捕食者,來到地球上專門與人類中最勇敢的戰士進行戰鬥。

  其實科學界對外星人來地球的可能目的也在進行探討。

  從事星系物種調查

  與科幻作品的設想類似,一些科學家也認為,外星人綁架人類必然出於某種目的。

  美國佩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馬克·溫斯托克認為,外星人可能與我們一樣,壽命有限,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及時做出最佳的決定,把資源優先用在緊要的事情上,所以外星人的行為必然遵循某種形式的經濟原則,受到利益的驅動。

  那麼會是何種利益驅動著外星人來綁架我們呢?如果你仔細翻閱那些所謂的外星人綁架案例,外星綁架者的利益驅動其實是相當清楚的。

  一些人被外星人綁架後,他們就成為了外星人的實驗品,被拿來做一系列怪異的醫學實驗,例如進行腦部掃描、精神控制等等。

  所以最有可能的利益驅使是,外星人綁架人類來進行科學研究,而這些科學研究對外星社會是有所幫助的。這些外星人可能隸屬於調查星系中各種物種的科學團隊。

  之所以外星人如此粗暴地對待我們,是因為他們把我們看作一個低等的物種,所以不在乎我們的感受。同樣,我們研究海豚、鯨或老虎等生物時,也不太顧慮這會干涉到它們的正常生活。

  另外,外星人也可能只是把我們當作試用新的藥物的“小白鼠”。畢竟我們人類也經常在其他動物身上進行藥物測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説明外星人可能發現他們的生理結構與人類是極為相似的。

  流放囚犯的殖民地

  成為外星人的實驗品,其實還不是最為糟糕的假設。

  美國著名UFO專家斯坦頓·弗裏德曼認為,綁架人類帶來的利益可能與提高外星人自身的利益沒多大關係,更多的是為了防止他們的社會被兇惡的敵人所摧毀,這個敵人就是我們。

  弗裏德曼認為,我們人類仍然處於原始的社會形態中,仍癡迷于部落戰爭。我們地球是一顆每年軍事開支近1萬億美元的星球。

  他還大膽假設,地球可能是外星人流放囚犯的殖民地,類似于18世紀的澳大利亞,這意味著我們都是那些囚犯的後代——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此推崇戰爭的原因。

  因此,弗裏德曼認為,綁架人類並不是出於科學目的,而是從持續對我們監禁的角度來對我們進行調查。

  所以,我們可能已經被視為附近星系居民的一個潛在危害,我們正在被監視,或者被隔離。外星人也許在想,千萬別讓我們這些人類離開地球來打擾他們。

  外星人為什麼如此低調?

  不管是把我們當作實驗品,還是為了防止我們禍害星系,外星人綁架的方法聽起來有些問題。根據被綁架者的描述,他們通常是在家或者獨自旅行在僻靜的鄉間道路上時,被一艘外星飛船抓走的。

  外星綁架者一次只綁架一個人,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説這似乎很不划算。綁架一個小村莊,劫持一艘遊輪或一架在夜間海洋上飛行的客機,豈不是更為划算?一些人曾懷疑,在2014年3月8日失蹤的馬航370航班,可能就是被外星人所劫持。

  這不僅僅是一些陰謀論者的觀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曾提到過這種觀點,雖然只是當作24小時滾動新聞的填充料而已。

  不過,溫斯托克認為,如果外星人綁架了一架飛機,那麼航空公司、救援隊伍、乘客的親朋好友都會對這個失蹤事件進行追查,突然間這個事情就變成了人類社會的一個重大的新聞。這對外星人來説卻是一個大麻煩,有暴露自身存在的風險。

  所以,外星人綁架人類時盡可能採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否則過多引發我們的注意,可能會增加他們執行任務的成本。

  還有一個問題:外星人要穿過數萬光年的星際空間來到地球,這豈不是極為費錢的事情?

  溫斯托克認為,能綁架人類的外星人,其科技水準應該是極高的,前往地球的路費是很少的。這是他根據我們自己科技的發展所得出的推論。

  現在,我們從紐約坐飛機飛往倫敦只需要幾個小時,但是在幾百年前這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更別提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繞地球只需大約92分鐘,核動力航空母艦加足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超過18年等這樣的事情了。所以,比我們先進的外星人肯定可以採取更不可思議的辦法來到地球。

  當然,他們星際旅行的方式應該不是線性的。溫斯托克推測,這可能涉及到時空結構的使用,例如使用蟲洞,使得旅行更有效率。

  溫斯托克還猜測,綁架人類也可能只是外星人的一種嗜好,屬於一種類似真人秀的娛樂項目,為的是愉悅外星觀眾。於是,我們人類成了外星娛樂産業的犧牲品。

  是真的綁架還是幻覺?

  然而有些科學家並不認同被外星人綁架的真實性,他們指出一些人感覺似乎被外星人綁架了,罪魁禍首可能只是睡眠麻痹或者錯誤記憶。

  科學家指出,處於睡眠麻痹發作過程中,人們能夠像完全清醒時一樣聽到、看到和感覺到,但就是動不了。他們能感覺到在房間裏,充滿不安甚至恐懼,聽到嗡嗡聲或看到奇異的光,感到有形或無形的實體,實體甚至可以坐在他們的胸膛上晃動或用力戳他們,令他們窒息,他們嘗試掙扎卻動彈不得,據説最有效的緩解辦法是試著眨眼或動動手指和腳趾。

  而被外星人綁架的感受和睡眠麻痹有相似之處。大部分綁架事件發生在夜間,在被綁架者的經歷描述中,有近1/4的症狀類似睡眠麻痹。因此科學家認為,對於許多綁架經歷的最好的解釋就是睡眠麻痹。

  科學家説,想像以下情景:一個女人深夜醒來,強烈感覺到有某人或某物在房間裏。她試圖移動,卻發現除了眼睛以外完全癱瘓。她看到奇異的光,聽到嗡嗡聲,並感到床上有震動。如果她知道有睡眠麻痹症這回事,就能立刻明白,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那麼她會怎麼想呢?“我想如果她看過有關外星人綁架的電視節目或讀過類似報道,可能就會開始認為是外星人綁架了自己。在這一睡眠狀態邊緣,想像中的外星人會顯得格外真實。”

  此外,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克裏斯托弗·弗倫奇還認為,遭遇外星人的奇幻經歷可能只是錯誤記憶作祟。

  弗倫奇發現,從臨床上來看,那些聲稱見過外星人的人精神並沒有問題,相對而言,他們平時更傾向於相信外星生命的確存在,從而影響了自己在特殊狀態下的知覺。雖然有人為了嘩眾取寵,故意捏造外星人的故事,但是弗倫奇認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些人的確會受到錯誤記憶的困擾。這些人會在心理上脫離周邊事物,投入虛構的空間當中,從而産生出錯誤記憶和超常體驗——遭遇外星人就是其中之一。由於性格使然,有些人難以區分幻想和現實,更容易産這種體驗。

  (本文轉自《大科技》雜誌,編輯略作刪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