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萬里,我追“鱘”著你

  • 發佈時間:2016-04-28 01:30: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華鱘,曾與恐龍為鄰,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億年;它在長江中上游出生,在大海裏成長,成熟後又能千里溯源、準確無誤地回到出生地長江生兒育女;由於葛洲壩工程的興建,它失去了自己的“故鄉”,面臨物種滅絕的危險;30多年來,在人工繁育的不斷努力下,它不斷適應調整、頑強地生存著……

  4月24日,中華鱘第58次增殖放流在湖北宜昌進行,2020尾中華鱘放歸長江並首次啟用衛星標記技術,成歷來之最。

  4月24日,2020尾大規格中華鱘在湖北宜昌放歸長江,此次放流種群年齡梯隊、平均體長體重均創歷年之最。截至目前,中華鱘累計放流58次,達500余萬尾,其中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達17000余尾。

  今年放流的魚種選取了中國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2009年至今繁殖的魚種,且放流魚種體型規格大、遺傳多樣性高。

  4月26日23點57分,尾號為708的中華鱘率先到達岳陽監測點,這位2012年出生的冠軍寶寶,體重5.25公斤。26日17點30分,到達荊州監測點的中華鱘已有21條。預計遊速最快的魚將於5月上旬抵達入海口。

  中華鱘曾與恐龍是鄰居,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億年,又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它在長江中上游出生,在大海裏成長,成熟後又能千里溯源、準確無誤地回到出生地長江生兒育女。上世紀80年代,葛洲壩的興建,阻斷了中華鱘洄遊繁殖通道,這一古老魚類生存方式受到挑戰。中華鱘保護由此經歷了從江中捕撈野生親魚繁殖到建立人工養殖群體30多年的歷程。

  古老魚類仍藏未解之謎

  中華鱘,又叫鰉魚,壽命長、體格龐大,性格溫順,是典型的溯河産卵洄遊魚類。它生在長江,長在大海,最終又回到家鄉,可謂“少小離家老大回”。

  作為世界上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中華鱘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痕跡,其自身蘊含的無窮奧秘令其足以擔當“水中大熊貓”的美稱。

  “中華鱘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恐龍滅絕了,但中華鱘頑強地生存下來,在海上孤獨生存數千萬年後才發現長江這個風水寶地,並把其作為繁衍生息的根據地。”研究所所長陳磊介紹,每年秋季繁殖季節,中華鱘都會成群結隊地從大海千里溯源返回出生地——長江。

  這是一個浪漫的旅途,雄雌魚結伴而行,嬉戲遊耍,最遠能夠到達金沙江下游,尋找適宜的棲息地繁殖後代。更令人稱奇的是,它們從進入長江口開始,到離開長江進入大海前的近兩年時間內,粒食不進,往返近萬里,表現出驚人的耐饑耐勞和辨識方向的能力。中華鱘為何具有這種神奇特性,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長江的旗艦物種

  這種幾乎沒有天敵的古老魚類,卻因為人類活動陷入瀕危的境地。1981年1月4日,隨著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成功,中華鱘回老家産卵的路被徹底堵上了。雖然曾有提議倣照蘇聯大壩,在葛洲壩樞紐上修建過魚道給中華鱘留條路,但由於技術、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以及魚是否過魚道還存在爭論等原因,決策者們選擇了對中華鱘進行人工繁殖的方式,來保護這一物種。

  “中華鱘是長江的旗艦物種,如果他們滅絕了,人類的生態系統安全也將遭到威脅。”陳磊説。

  結束“殺魚取卵”的歷史

  上個世紀80年代,中華鱘研究所的前身葛洲壩水産處正式成立,這也是我國唯一的為保護一個魚種而成立的專業研究機構。

  研究初期,工作人員會在葛洲壩下游江邊拴養中華鱘,人工繁殖試驗獲得了成功。但當時國際通行的催産技術是殺死雄性中華鱘,取其腦垂體,對雌魚進行催産。其代價是,催産一條雌性中華鱘,就有數條雄性中華鱘要送命。用“殺魚取卵”的方式來獲取腦垂體繁衍生命,這讓研究人員非常糾結。

  科研人員經過攻關,1986年,中華鱘研究所使用自行研製的人工合成激素——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替代雄魚腦垂體催産成功,結束了中華鱘“爸爸要拿命換兒女”的歷史。

  在1999年前,中華鱘基本上都是採取剖腹的方法取卵,為了採卵,“魚媽媽”就犧牲了。研究人員也曾試驗通過手術取卵,可確保産後親魚成活,但操作繁瑣,術後魚體康復不夠理想。活體無創傷産卵技術隨之誕生,親魚得以存活,也由此結束了“殺魚取卵”的歷史。

  “同時,大規格中華鱘苗種的培育體系也日漸完善。”陳磊介紹,由於活餌料越來越不能滿足生産放流和人工養殖規模的需要,研究人員開發研製了人工配合飼料,可以用工業化的手段養育。

  “我們通過模擬自然水溫等環境條件,成功地實現了淡水培育。”研究所副所長楊元金説。

  隨著魚苗技術的成熟,現在投放的都是30釐米以上的成魚了。人工繁殖中華鱘從捕撈親魚到放流魚苗一整套技術逐漸成熟。

  “子二代”繁育成功避免物種滅絕

  2009年中華鱘研究所整體劃歸到三峽集團。在湖北省宜昌市的夷陵區城區,長江支流黃柏河河心一個安靜的小島上,坐落著該研究所。走進展覽廳,數條中華鱘在圓形的池子裏悠然環遊著。

  “我們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億多元,支援開展中華鱘的科研與保護工作,取得中華鱘人工繁育技術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實現了中華鱘子二代全人工繁殖,首次實現了中華鱘單性繁殖,開展了中華鱘基因組研究等。”中國三峽集團副總經理張誠介紹。

  2009年10月4日,史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華鱘寶寶從受精卵裏破膜而出。

  什麼叫子二代?在中華鱘全人工繁殖中,研究人員把捕撈到的野生中華鱘親魚稱為“祖輩”,用這些“祖輩”通過人工繁殖出的一代被稱作“父輩”,再使“父輩”雄魚和雌魚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發育到性成熟,通過人工繁殖獲得的下一代中華鱘就是子二代了。如果簡單通俗地説,子二代就是野生中華鱘親魚的孫子孫女。

  在陳磊看來,“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該技術確保了即使出現野生資源消失的最壞情況下,該物種依然能在人工環境下繁衍生存,不致滅絕,讓中華鱘的資源永續保存成為可能。

  中華鱘有了遺傳資訊檔案庫

  據該研究所水生態修復研究室副主任姜偉博士介紹,目前該所有1.5萬的中華鱘人工種群,覆蓋各個年齡段,保持了遺傳的多樣性。

  “為了避免近親繁殖,我們還給每條魚建了檔,進行遺傳管理。”楊元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2005年後放流的魚,每條人工繁殖的中華鱘都進行了DNA標記,建立了遺傳資訊的檔案庫,如果以後有人誤捕了中華鱘,可以比對,進行“親子鑒定”。

  人工繁殖出了成果,自然界也傳來好消息,在葛洲壩下,又形成了自然産卵場,説明中華鱘適應了葛洲壩工程截流帶來的環境變化,在壩下生兒育女了。中華鱘的“戶口”,由四川宜賓,遷到了湖北宜昌。

  研究終於“由江入海”

  放流的魚群是生是死,去向如何?2014年工作人員首次在魚體植入聲吶,監測到信號。2015年,研究所引入國內第一套魚類洄遊實時監測系統,在國內魚類研究領域尚屬第一次,這也説明研究人員具有長江全流域監測能力。

  那麼,如何監測中華鱘入海後的生活狀況?“在放流魚群的追蹤監測方面,除了沿用以往的體外T型標記、PIT標記和體內植入聲吶標記外,今年放流的部分中華鱘子二代還率先採用了衛星標記技術。”楊元金説。

  據姜偉介紹,此技術是彈射技術和衛星定位技術的有機結合。衛星標記懸挂于中華鱘體表,分別設置在放流後70天、90天、120天和150天后脫落。標記脫落後自動浮出水面,連結衛星併發回洄遊路徑水溫、鹽度及軌跡資訊。此項監測數據如果能夠按計劃回收,意味著人類將首次獲取中華鱘海洋生活情況的初步資訊,對揭示中華鱘洄遊習性與環境的相關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也標誌著中華鱘研究“由江入海”。

  根據去年的監測點回饋資訊,放流到達長江口水域時間,最快的18天,平均時間21天,大部分回歸長江口的時間是4月下旬至5月下旬。去年7月,浙江海洋局志願者發現背部受傷的中華鱘,確認為2015年4月放流。“這也證實子二代能夠主動適應海水環境,研究表明,子二代與野生魚在洄遊習性等方面沒有差別。”楊元金認為。

  明嘉靖二年,長江秭歸段發生崩岸,阻斷長江38年,也沒能阻斷中華鱘的繁衍之路。中華鱘憑藉億萬年積累的適應能力,在秭歸下游繼續繁殖。

  如今,中華鱘也面臨著生死大考。期望“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故事不要成為歷史。

  核心閱讀

  中華鱘放流之路面臨生死大考

  儘管人工增殖放流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中華鱘生存狀況仍不容樂觀。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劃分到瀕危動物等級。

  “由於中華鱘要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成熟,才會洄遊至長江産卵,因此放歸長江的中華鱘,早期由於沒有進行標記,目前沒有監測到洄遊的中華鱘是否有人工放流群體。”姜偉説。

  同時,中華鱘雖能逐漸適應葛洲壩工程,但雄魚精子活力減弱了,有科學家將原因歸結於人類活動影響。更讓人擔憂的是,2013年至2015年,已沒在宜昌江段産卵場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産卵的跡象。比較慶倖的是,去年,在上海長江河口發現了野生中華鱘幼魚。“這證明野生中華鱘産卵還未停止,可能開闢了新的産卵場。去年幾家科研單位為此聯合開展調查,但至今還沒發現線索。”姜偉説。

  沿江保護中華鱘的壓力也很大。“去年聲吶標記監測顯示,長江局部江段,如監利到武漢、九江到南京段,信號丟失較多,每個江段都有6尾信號丟失。這是否有人類活動影響相關還要進一步研究。”姜偉説,今年,又增加了洞庭湖和鄱陽湖湖口等多個監測點,覆蓋9個地區共17個監測點。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説,中華鱘一路多災多難,如遭遇化工廠偷偷排放的污水,不幸被輪船的螺旋槳擊中,或者找不到食物,甚至被非法捕撈都會對其生存造成威脅。

  “追蹤數據顯示,去年我們在此放流的3005尾中華鱘,最終抵達長江入海口水域的僅有約1050尾。”張誠透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