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破解去産能之困 湖南製造善舞“專利”之劍

  • 發佈時間:2016-04-25 21: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長沙4月25日電 題:破解去産能之困 湖南製造善舞“專利”之劍

  作者 劉雙雙 楊湘徽

  從需求側走向供給側,從擴需求到去産能。2016年被定義為中國更為徹底的去産能元年。這意味著,一場壯士斷腕的陣痛無以避免。

  對於仍處在行業調整期的工程機械行業而言,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現實:産能過剩已成為經濟轉型最大的風險點。那麼,如何讓工程機械的巨輪調整續航?

  曾孕育工程機械“三劍客”、致力於打造“工程機械之都”的湖南找到了一種路徑:保護智慧財産權,完善專利佈局,創新發力供給側改革

  海外專利佈局,另一條去産能的路

  作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兩大巨頭,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早在約十年前便開始將市場放眼海外。這條“海上之路”既是最初的開拓之路,也成為後來的去産能之路。

  自2005年開始,三一重工便開展智慧財産權維權的“鑄盾工程”,累計組織處理智慧財産權糾紛100多起,結案案件無一敗訴。“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功課就是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專利佈局。”三一重工總工程師易小剛説,“三一重工迄今已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了超過400件國際專利申請,其能夠在全球混凝土機械領域長期保持著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大量高精尖的專利便是基礎保障。”

  中聯重科在走向海外時,將智慧財産權當作資産來運營,除了自己通過研發申請專利外,還通過並購等手段快速獲取關鍵智慧財産權“為我所用”。資料顯示,自創立至今二十餘年,中聯重科先後並購了十余家國內外企業,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至少掌握著某項中聯重科看重的技術。

  “企業的全球化,首先是智慧財産權佈局的全球化。”中聯重科副總裁、法學教授孫昌軍認為,中聯重科能不斷佔領全球價值鏈高端,與其對智慧財産權戰略的重視密切相關。中聯重科的智慧財産權戰略在全球較有市場價值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基本佈局完成,未來3至5年期望實現海外業務佔比達到公司總收入40%左右的目標。

  同樣,湖南另一製造企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大戰略下,得益於智慧財産權的佈局,屢屢搶得市場先機。近3年來,中車株機制訂、修訂國際標準19項、國家標準25項、行業標準77項,並導入歐盟鐵路機車車輛互聯互通技術規範TSI等國際標準技術認證,獲授權專利1189項,其中發明專利131項。因此,中車株機不斷斬獲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南非、衣索比亞等10余個國家27個項目訂單,金額累計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專利佈局是對抗海外老牌企業專利網的必備利器,這已在湖南企業裏逐漸達成共識。但是,在深知市場與法學的孫昌軍眼裏,智慧財産權更是根治中國産能過剩的一根命脈。

  低水準複製,産能過剩的壞推手

  2002年至金融危機前,中國進入了一個明顯的産能擴張期。對未來樂觀的預期導致企業紛紛舉債追加投資和擴張産能。孫昌軍坦言,這股擴張潮裏,地方保護主義與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的欠缺成為壞的推手。

  “以專利為中心的智慧財産權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因為過去對專利保護力度不夠,一些企業通過模倣、侵權更容易佔有市場,造成惡性低價競爭。”孫昌軍坦言,中聯重科與江蘇環境産業某公司的一起專利糾紛案,十年來週而复始,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那家公司反而越來越大,控訴也越來越難。

  “因為這些企業的低水準模倣、複製,使得市場加速飽和,出現産能過剩。而這種過剩産能多為低端産品的結構性過剩。”孫昌軍認為,只有加強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力度,“保護越嚴,跟風企業的進入門檻越高,越容易去産能。”

  孫昌軍將智慧財産權比喻為一隻楔子,它可以截斷過去的盲目擴張,保護創新,限制落後。只有突出智慧財産權這條命線,才可能避免在去産能的過程中限制了先進企業、變相鼓勵了落後企業,同時防範行業經濟一旦企穩,出現低端企業擠走高端企業、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

  專利佈局,一條很長的路

  在業內人士看來,供給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加強專利保護、提高企業進入門檻。

  3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2%,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一些積極變化開始顯現。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工業企業生産經營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其中企業庫存壓力仍然較大。2月末,儘管産成品存貨增速明顯回落,但産成品存貨週轉天數達16.5天,比2015年末增加2.3天。

  4月8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馮飛強調,當前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矛盾尚未根本扭轉,一些能耗、環保、産品品質、安全不達標的産能尚未依法依規退出,“十三五”時期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品質、安全等手段,做好與節能降耗、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銜接,完善綜合實施標準,構建多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新機制,堅決淘汰落後産能,有序退出過剩産能。

  這些綜合標準與智慧財産權産生了極大的關聯。因為專利這道屏障,很多低水準複製的企業將在各種指標下被打回原形,列入産能淘汰名單。孫昌軍認為,無論從國內企業的意識看,還是海外市場的拓展看,進一步加強保護智慧財産權的時機已成熟。

  但是,孫昌軍直言,由於多種因素,目前中國裝備行業的核心零部件無法社會化生産,直接造成企業內部各自研發與配套,不僅成本高企,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很難在技術上進一步突破。

  “國外掌握著一些核心技術,造成核心零部件的價格高昂,致使中國製造企業的毛利率總是提不上來。只有國內在技術上突破了,國外企業才會自動降價。”孫昌軍意識到,接下來的供給側改革同樣面臨專利佈局的突破問題。中國工業在專利研發上若不能形成聚合力,中國的供給側改革仍將有很長的路要走。(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