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企進入金融業是大勢所趨

  • 發佈時間:2016-04-25 10:31: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幾年,企業在金融領域發展的如火如荼,不論是網際網路金融還是民營銀行,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進入金融行業。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只要把實業做好,企業就能獲得很好發展。但隨著經濟發展程度深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系統性問題,從企業發展生存上講,不得不重視金融業。

  “相當長時間的貨幣擴張,使得實體之外存在大量貨幣,這應該是現在很多民營企業進軍金融行業的主要原因,而成功案例的跟風效應也一定程度上起到催化劑作用。“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在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民營企業金融化發展圓桌會上表示。

  從具體數據來看,朱雲來説,一季度新增GDP不到1萬億元,而同期貨幣發行總量增加6萬億元。使很多實業企業發現其中問題。“因為在實業行業掙一分錢真的不太容易,價格受到壓力、競爭越來越大、人工成本也在提高,而外面的錢又很多,所以有人就開闢新的主業。”

  不過,朱雲來認為這應該只是短期的現象。民營企業金融化發展應該是為支援主業的。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董事、總裁張博認為,出於自身轉型發展以及網際網路時代協同發展的需要,民營企業進入金融行業是大勢所趨。民營企業進入金融企業發展,是自身轉型發展的需要。金融是企業實現穩健發展的好的選擇,特別是對週期性行業來説,中國的金融業這兩年,利率市場化以後,面臨著傳統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戰,規模的增長,營業的增長,需要面臨的轉型發展的問題,金融還是一個比較穩健的抗週期的。

  很多民營企業集團化協同化發展的需要。“一個民營企業,無論它在傳統的主業做的再好,都會考慮怎麼讓整個企業發展的更加的互為支撐、互為犄角。對每個人生活影響最大的,一個是網際網路,一個是金融,這是很多的企業,包括傳統還是現代都不能回避的,在這個兩個方面,大家都去做一些佈局的話,我想也是一個大的時代趨勢使然。”張博説。

  強國的根本還在於實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企業應該把精力放在實業經營上,都搞金融,金融就沒有服務的基礎。朱雲來表示,從長遠來看,企業要聚焦自己的核心主業優勢。但是現狀是錢像自來水龍頭一樣不斷往外冒,這個情況下,民營企業可以圍繞主業進行調整,借助金融企業發展,也可以抓住機會去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但要先確定能不能駕馭這個行業。

  民營企業是把握業務金融化還是要進入金融服務業?

  張博認為,一個企業是進入金融業,還是運用金融的思維發展傳統主業,這並不取決於企業的實力,而是兩個不同的選擇,最終會實現殊途同歸。

  眾所週知,金融也屬於高危行業,民營企業金融化也面臨著特殊風險。

  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認為,實體企業做金融與過去自己治理企業不一樣,金融機構的股東往往是多元化的,股權高度分散,會造成搭車效應,這可能會帶來一些治理上的壓力或者擔心;其次,金融化要高度依賴於專業化的管理層,即知識精英。這種情況下,要麼有內部人控制,要麼有可能帶來內驅力不足,中間的度該如何把握?;第三,金融化積聚的社會資源會帶來大量的誘惑性機會,有沒有有效的內控機制、文化這也是一個挑戰;第四,強監管的不穩定性。

  張博認為民營企業發展金融最突出的問題是,以傳統主業的思維來發展金融,結果通常不會很好。他建議處理好牌照、資本、戰略、團隊、機制、文化等六方面的問題。總結為兩個層次的問題,即戰略基礎和執行力。其中,人才是金融發展的關鍵。

  與民企發展可能依靠企業家個人就可以成功不同,金融是一個對團隊高度依賴的業態,僅僅考慮一個人的戰略和膽魄,可能會成功一個階段,但是最終可能會帶來不同的問題。建業集團首席人才官曹仰鋒表示,任何戰略都是先融人,再融事,再融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