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春播時節減“肥”忙

  • 發佈時間:2016-04-22 02:31:1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陳 磊

  4月中旬,科技日報記者來到安徽明光市,一場特殊的減“肥”大戰正在田間地頭進行:農業科技人員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減的是農作物的“糧食”——化肥。

  雲技術實現“化肥版3D列印

  在中化化肥石壩農業服務中心揭牌現場,科研人員演示了智慧配肥的全過程:輕點手機APP,通過地圖定位或選擇鄉鎮搜索目標地塊,螢幕上立刻顯示該區域的土壤屬性、中微量元素等;接著點擊“創建訂單”,選擇作物種類、目標産量等,界面上就會出現推薦肥料配方及價格,農民通過手機確認就即可支付下單;管理後臺審核後,智慧配肥機自動按配方混拌原料,輸出産品並自動灌包。這樣,一份份按需定制的“個性化營養套餐”就會通過工作人員送到農戶手中。大家形象地稱其為“化肥版3D列印”。

  據了解,這種配肥機由政府出資購買,目前已安裝完畢,5月即可正式投入使用。農業部種植業司、中化化肥和當地政府高校在此開展合作。每個鄉鎮都有拇指資訊服務室,農民可去免費查詢並列印自家的“測土配方建議卡”。

  “我們的‘網際網路+智慧配肥’項目是工信部在農資領域第一個智慧製造項目。”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馬躍介紹,運用新型智慧農業服務平臺,配方肥直接供應到戶,至少減少三道流通環節,相較以前,農民拿肥的成本降低了20%。

  作物“減肥”勢在必行

  數據顯示,我國化肥年均施用量目前已突破6000萬噸,農作物畝均用量是美國2.6倍、歐盟2.5倍,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我國也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

  “減量化減的是不合理無效利用的養分。”馬躍説,過量施肥、盲目施肥不僅增加成本、浪費資源,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還將給農作物品質和産量帶來不利影響。“當然,作物是否少用肥料,少用多少肥料都要專業技術系統支援。”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寧鳴輝處長告訴記者,2015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5.2%,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他認為,實現化肥減量要做好“算數”:提升耕地品質水準,提質減肥,做加法;加強有機肥開發利用,促進秸稈利用,做減法;整合推廣測土配方技術,增效減肥,做乘法。

  馬躍介紹,中化化肥目前正聯合各地政府部門搭建由“智慧配肥機+雲端數據庫+電商平臺+農化服務平臺”組成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2016年,中化化肥計劃在全國推行50家智慧配肥服務站。

  水肥一體,少食多餐,也是減“肥”妙招

  除了合理“定制營養餐”, 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的另一重要途徑,就是根據作物需求,實行水肥一體,少食多餐,減少浪費。在古沛鎮現代農業示範區智慧水肥站,記者見識了最先進的農業物聯網技術。

  在農田旁的地臺上有三個貯存桶,動動拇指,通過手機APP就能進行啟閉控制,3種肥料預混後採用自吸泵抽取進入稀釋桶,最後進入水肥一體化管網,實現水肥遠端自動滴灌。什麼時候滴灌,滴灌多少,都可以在家中通過網際網路遙控。

  種植戶蔣道杭嘗到了不少甜頭:“以前150畝的地施肥灌水要3至5天,現在3個小時就完成滴灌作業。施肥的人力也從以前的30多人減少到10來個人。過去一畝地施一次複合肥需要40—60斤,現在10斤左右水溶肥就可以了。使用該設備後,保守估計增産30%以上。”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副總經理周海庭介紹:“國外原裝進口一套設備需要20萬元,我們自主研發了這種半自動化的簡化設備,成本只要1萬元,該系統還可以節水30%以上。”

  當然,馬躍坦言,推廣現代資訊技術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普通農戶接受和使用智慧設備還存在障礙。“一方面,我們在發展新型規模種植戶,進行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術培訓。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發展類似淘寶代理人或海外代購的農村職業代理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