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偷漏瞞報再成“光影中的迷霧” 電影專資辦將強化監管
- 發佈時間:2016-04-21 08:27: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日前舉辦了一場關於電影産業金融化風險的論壇。“説中國電影票房虛高,絕對是言過其實。如果不是因為偷漏瞞報,中國電影早就過了440億元的年度總票房。”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以下簡稱“專資辦”)副主任李東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其公開澄清實際票房偷漏瞞報的情況遠比注水嚴重,意味著按照觀眾們的真實消費情況,中國電影市場去年的總票房遠超440億元。
專資辦的接收平臺一直是由全國的幾千家影院通過票務綜合資訊系統,將影片票房、人次、場次等實時上報而來的數據。但即使掌握最全面數據的專資辦票務系統也經常被鑽漏洞,李東在會上舉例,北京某知名電影院內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搶著上晚班。因為晚上10點半停止售票後,所有人都可以拉開錢匣子分錢,可見票房偷漏瞞報十分嚴重。
從因票房造假而受到處罰的《葉問3》中也不難看出,片方和院線聯合造假的違法成本低,是票房造假亂象難除的主要原因。合一資本創始合夥人許亮表示,“所有造假最為嚴重的案例,幾乎都跟資本市場掛鉤,原因在於資本市場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在中文倫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田磊看來,虛假票房和二級市場聯動,推高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獲得不正當利益等一系列行為就有違法的色彩。
儘管票房注水、偷漏瞞報、票價異常等現象都可以在專項辦的監管系統中看到,但“只能監不能管”也成為目前行業困惑,“政策法規沒有跟上,無法一一對照著進行處罰”,李東如是説。當發現問題的時候,政策法規無法成為武器,只能讓片方和院方協商解決。為了突破眼下管理方面的困局,中國電影票務銷售的管理系統正不斷升級,在未來兩年內,專資辦將建立更大的中間結算和監管平臺,確保每一張票都能在該平臺上實現實時結算。同時,相關處罰的細則也需要跟進和完善,“監”和“管”雙管齊下,市場的秩序才會更穩定。(陳麗君 實習記者 王嘉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