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竹溪 好一幅“富春山居”圖

  • 發佈時間:2016-04-20 16:29:39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費力 文俊 通訊員 郭軍

  竹溪四月,山高水長,420萬畝山林在春風中搖曳,邊陲之縣宛如一個大公園。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發展是第一要務。但近三年,竹溪卻堅定否決了有悖環境保護的建設項目17個,金額15億元。關停70多家小工廠、非煤礦山和制砂洗砂企業。

  哪來一股勇氣!守住了綠水青山,掘開了金山銀山。

  過去挖山今天造林 420萬畝山林成了聚寶盆

  “終於過上了靠山吃山的日子。”4月7日,竹溪縣匯灣鎮秦坪村,52歲的王能坤清理著剛採回來的春茶,樂呵呵地對記者説。

  因贍養3名年逾八旬的老人,王能坤是貧困戶。每年正月十五一過,他便告別妻子,拖著病體外出打工。今年開春後,打工地點變為家門口的匯龍生態農業科技公司,“開荒,種樹,栽茶苗,工錢一天100元,我老婆也能採茶賺錢。”老王的生活完全變了。

  “匯灣鎮荒山連片,茅草叢生,經常發生火災。小石材廠紛紛來採石,破壞環境,棄渣還堵塞河道。”鎮黨委書記曾輝説,自推行“以獎代補、先造後補、多造多補”激勵機制以來,農民紛紛投入到綠化造林中。

  3年前,匯龍生態農業科技公司的總經理付龍還是礦老闆。在政策激勵和當地政府動員下,他投入到綠色産業,現已在匯灣荒山造林6000多畝,帶動1300多人就業。“綠色産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付龍告訴記者,他的茶酒廠、茶油廠、生態酒店正在建設之中。

  2015年,竹溪共有173名企業家回鄉造林,流轉荒山15萬畝,投入資金6.5億元,造林13萬畝,全縣林業用地面積升至420萬畝。山頭盡綠,蓬勃著一座座綠色寶藏。

  百里“綠廊”“果廊”“景廊” 生態福利人人共用

  蔣家堰鎮蓮花村,通村公路寬敞平坦,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紅豆杉、銀杏樹等珍稀植物隨處可見,村民們自豪地告訴記者,這裡是不收門票的公園,縣城和周邊縣市的人都過來遊玩。

  在蓮花湖紅葉石楠基地裏,總經理彭壽高正在指導100余名民工栽芍藥、牡丹等種苗。“到了秋季,這裡將成為千畝花谷。”“這是日本晚櫻套種的黑馬鈴薯,春天可賞花,夏季賣特産。”彭壽高告訴記者,蓮花湖本是個很臟的池塘,經過改造後,水清了,景美了,搬走的人都紛紛搬回來,以前荒廢的老房子,價格漲了10多倍。

  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管理模式,竹溪縣錦源造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先後在蓮花、黑龍等村流轉土地8000畝,栽植紅豆杉、櫻桃樹、銀杏樹、核桃樹、紫薇等苗木,三年後可實現産值3億元,帶動周邊8個村農戶增收致富。“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景觀,讓每一個村莊都成為景區。”記者遇到正在蓮花村走訪的竹溪縣縣長柯尊勇,他介紹,全縣建設“生態家園”試點村塆17個、生態鄉鎮5個、生態村62個。百里“綠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初具規模,38萬竹溪人民共用綠色福利。

  生態好處處都是寶山貨成“爆款”

  “如此優質的水源世界罕見。”華彬集團的鑒水專家對竹溪桃源鄉兩河口村的水質讚不絕口。這家跨國集團公司將在竹溪縣建設礦泉水基地,打造高端礦泉水品牌。得知天天喝的水將以數十元一瓶的價格出售,桃源人震驚之後是滿滿的喜悅。

  因一場意外高位截癱後,蔣家堰鎮踩新橋村村民李樹欠下幾十萬元外債,不向命運屈服的他,試著在網上銷售馬鈴薯、竹筍、魔芋等土特産。他為産品配上竹溪風景照和視頻,這些養在深山的“土貨”大受北上廣買家歡迎。“去年6月,高山馬鈴薯一上市便以2塊錢一個的價格賣了2萬個,”李樹介紹,訂單源源不斷,他請人挑選和包裝産品,一個星期就要付8000多元工錢。“生態好,處處都是寶。”天翔繭絲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彩霞説,該公司在竹溪建有桑蠶基地5萬畝,蠶絲及絲織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南韓等地,去年産值2億元以上。這家公司一條魔芋即食食品生産線,産品熱銷北京、天津等地的超市,原材料來自桑蠶基地樹下套種的魔芋。

  枝頭摘果子、林中養蜂子、林間養雞子、林下數票子,成為當地的順口溜。

  2015年,茶葉、魔芋、核桃、中藥材等綠色産業規模共達100萬畝。竹溪貢米産值近3億元,林下經濟突破2億元,生態旅遊達到5億元。3萬多戶農民依託林下經濟戶均增收4000多元。

  綠水青山,活生生的金山銀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