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攻堅之年,寧夏經濟平穩開局

  • 發佈時間:2016-04-20 10:31:29  來源:寧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今年1月至2月,我區經濟低開低走,一些經濟指標大幅回落。在自治區強有力工作措施下, 3月份經濟企穩回升,逐步好轉,反彈上揚,一季度全區經濟總體上開局良好。一季度寧夏經濟運作有什麼特點?在面對當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寧夏經濟有哪些亮點?自治區黨委、政府有哪些新舉措?4月19日,自治區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議對此作出了回答。

  核心提示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攻堅之年。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新常態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全力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任務,積極化解各種不利因素,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全區經濟平穩開局,危中有機有亮點。

  農業生産穩中有增

  圍繞“一特三高”,加快推進“1+4”特色産業,一季度全區農業生産保持穩定。

  一季度,全區實現增加值27.7億元,增長3.7%。其中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分別增長4.3%、3%、8.1%。去冬今春降水多、墑情好,對冬春返青及春播、夏播非常有利。灌區小麥實際播種面積恢復性增加20萬畝,全年糧食生産面積預計達1199.7萬畝,較去年增加42萬畝。蔬菜、瓜果、肉類、禽蛋、水産品産量保持增長。

  “目前我區排隊申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農業項目達200多個,後勁較足,預計全年一産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張八五説。

  服務業增速西部第一 全國第三

  一季度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47.8億元,增長11.4%,增速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7%,成為拉動一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服務業增速在西部排第一、全國排第三。

  “一季度房地産開發投資由降轉升,完成投資49.2億元,比上年同期高8.9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銷售面積、銷售額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張八五説,由於房地産開發投資佔全區投資比重高達18%左右,該行業增長將為全年投資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醫療衛生、科技、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等六項財政支出分別增長141%、98.3%、44.6%、44%、19.6%、17.6%,帶動非盈利性服務業增長17.5%。“全域旅遊”戰略的實施帶動了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主要景區接待遊客人數穩步上升,實現旅遊收入增長73%。以“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應用為主的資訊技術、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銀川IBI育成中心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達14.5億元,增長72.6%;實現網路交易1400億元,增長113.7%。

  新動能持續加力

  “今年全區積極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第三産業貢獻突出,新動能持續加力。”自治區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説。

  一季度,全區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5.3:50.6:44.1調整為5.4:45.8:48.8,第三産業比重提升4.7個百分點,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7%、20.6%和76.7%。

  其中,新動能持續加力。現代紡織、清真食品等産業快速發展,輕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6%,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醫藥製造、紡織、食品製造和新型煤化工産業分別出現不同程度增長。企業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7%,增速比工業投資快8.7個百分點。

  郵政電信業出現快速增長,1至2月,全區郵電、快遞、電信業務總量分別增長73.4%、53.6%和81%。

  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勢頭良好

  “今年全區公路交通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和一季度完成投資創歷史新高,實現了‘開門紅’。”自治區交通廳廳長許學民説。

  今年全區公路建設計劃投資195億元,較去年計劃投資增長30%。一季度完成投資12.5億元,同比增長19.8%,高出全國平均增幅11.3個百分點;已爭取國家資金30.35億元,同比增長8.4%。

  今年全年建設的9個重點項目計劃投資82.5億元,其中,6個續建項目全力推進。東山坡至隆德項目上半年建成通車;固原至西吉、東山坡至涇源項目年內建成通車,屆時我區將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青銀高速改擴建、同心至海原高速、葉盛黃河大橋項目正加緊建設。

  下一步我區將加大交通項目儲備,全力推進3條國家高速公路和固原市3條省級高速公路共570公里、440億元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升級,加大國省幹線改造力度和地方公路建設支援力度,推動公路交通結構優化升級,讓更多群眾共用發展成果。今年計劃投資53億元,實施國省幹線改造500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300公里。

  水利投資創歷史新高

  “今年我們以保障水安全為目標,以項目帶動為第一要務,著力爭項目增投資,抓施工促進度,強管理惠民生,第一季度水利工作實現良好開局。”自治區水利廳廳長吳洪相説。

  截至4月10日,全區已落實水利項目投資24.5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億元,增幅達86%。備受寧夏人民關注的大柳樹工程前期取得新進展,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前期工作已列入全國水利“十三五”規劃,4個專題研究正在積極推進。

  中部乾旱帶脫貧攻堅水源工程落地,7座新建水庫前期工作以超常規速度加快推進,其中下馬關、馬高莊水庫等新建工程已于3月份正式開工建設。

  截至3月底,我區完成水利投資5.04億元,涉及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治理工程和河道治理、灌區續建配套、大型灌排泵站、中型病險水閘更新改造工程。抗旱應急水源項目2016年度23個工程已開工建設19個。

  吳洪相説,今年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效明顯。截至4月10日,我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5.4萬畝,改造中低産田7.6萬畝。

  招商引資對外貿易“開門雙紅”

  一季度,全區共實施招商引資合同項目392個,當年計劃投資1654.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8.8億元,完成目標任務2000億元的9.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6.4%。

  “從五市和寧東看,中衛市因天元錳業、華夏特鋼等增資和續建項目拉動,同比增長360%;除銀川市因部分續建項目接近尾聲、新建項目正在前期準備,到位資金略有下降外,四市和寧東到位資金均出現增長。”自治區商務廳廳長何正榮説。

  從産業分佈看,能源、新材料産業投資增長較快,到位資金佔45.8%;特色農業、農副産品加工、輕工製造、生物制藥、基礎設施、旅遊服務等産業投資穩定,採礦業投資有所下降。其中山東華潤風力發電、中民投新能源光伏扶貧、寶豐焦炭氣化綜合利用、如意渦流紡精梳紗線和氨綸纖維等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2015年中阿博覽會共簽約項目241個,計劃總投資1830.4億元。目前已開工實施78個,計劃投資849.4億元,到位資金171.5億元;正在推進的項目158個,計劃投資981億元。其中,涉寧投資類項目110個,已開工實施75個,實施率達68.2%,到位資金169.1億元;24個協議項目已轉為合同項目。

  “隨著簽約項目的實施和重點合作項目的有序推進,中阿務實合作成效逐步顯現。”何正榮説。

  據介紹,今年1月我國與沙特簽訂了國際産能合作備忘錄,寧夏、廣東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3家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建設沙特吉讚經濟城“中沙工業園”,推動我國的鋼鐵、水泥、玻璃、清真食品等企業走向阿拉伯國家。去年的中阿博覽會上,寧夏與阿曼簽訂合作協議,建設阿曼杜古姆“中國産業園”。

  目前,中沙工業園已簽訂了國際産能合作備忘錄,三方工作組已開展多次對接,正在編制園區建設戰略地圖;阿曼杜古姆中國産業園已完成項目可研編制,計劃5月份開工奠基。兩個園區被國家發改委列為2016年重點推動建設的20個産能合作示範區之一。

  隨著招商引資的全力推動和對外合作步伐的加快,我區對外經貿發展勢頭良好,增速明顯。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全區實現進出口9.7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出口7.7億美元,同比增長15.8%,進口2億美元,同比增長11.9%。

  “在全國進出口同比下降11.3%的情況下,僅有貴州、寧夏、新疆、陜西四省區實現增長,我區位居第二。”何正榮説,生物醫藥、裝備製造、高新技術、農産品等特色優勢産業出口增長明顯。

  去年10月,自治區出臺“二十條”新政策,在産業、稅收、金融和行政審批等方面加大服務力度,鼓勵企業“走出去”。

  一季度,我區新增境外投資企業10家,境外投資額5.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3%,投資涉及礦産資源開發、製造業、農牧業和商貿服務等領域。全區實際利用外資額2.19億美元,同比增長69.2%,其中服務業1.37億美元,佔62.4%,主要涉及大數據、城市電力燃氣供應等領域。

  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一季度,我區金融運作總體呈現‘總量增加、結構優化、利率下降’的特徵。”自治區金融局負責人表示。

  支援實體經濟是金融生存之本。一季度,我區融資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小微企業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貸款額均增長較快,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3月末,全區人民幣貸款餘額5364億元,同比增長12.5%。股權債權融資256.7億元,同比大幅增加223.5億元。同時,投放結構進一步優化,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56.2億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貸款餘額305.4億元,分別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7和4.1個百分點。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銀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至6.19%,同比下降1.52個百分點。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平均擔保費率下降0.2個百分點。債券融資利率持續走低,銀川通聯資本一年期短融利率2.95%,創我區企業發債利率歷史新低。

  在資本市場,隨著寧夏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支援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一季度,我區新三板掛牌增至41家,實現股權融資5.3億元。已披露年報的17家新三板公司全部實現盈利,凈利潤平均增長121.2%;上市掛牌的53家公眾公司中,70%有並購重組、産業鏈整合意願,成為帶動我區産業轉型升級新的亮點。

  金融服務企業“走出去”取得積極進展。一季度,全區銀行業結售匯總額8.7億美元,231家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5.2億元。其中,中國銀行為中銀絨業將海外子公司400萬人民幣資金調撥境內使用,成為寧夏首筆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浦發銀行離岸中心國際結算量1.2億美元,離岸融資餘額9350萬美元。

  工業歷經波動出現“反轉”

  “受市場需求持續減弱、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的影響,我區工業經受了嚴峻考驗,一季度工業運作大體經歷了大幅下滑、降幅收窄、趨穩回升三個階段。”自治區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沈左權説。

  自去年12月中下旬開始,我區工業出現下滑勢頭。1月份,高耗能企業停産面擴大,全區規上工業增速大幅下降,為負6%。

  今年1月,自治區政府及時出臺了“工業十條”助力調結構穩增長,對企業堅定信心、降低成本、穩定生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月份,全區用電負荷從月初770萬千瓦回升到月末的830萬千瓦,工業增速降幅縮小到2.1%。3月份,自治區和各市政府抓住重點産品價格回暖的有利時機,集中力量解決停産企業和重點骨幹企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落實“工業十條”政策,使全區40多家規模較大停産減産企業及時恢復了生産,工業運作逐漸回升。4月以來,工業運作延續了向好的趨勢,平均用電負荷已回升至近900萬千瓦,主要工業品價格繼續回穩,鐵路貨運量降幅進一步收窄。

  面臨工業增長基礎不牢靠、資金短缺等問題,全區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落實力度,力爭二季度實現工業經濟正常平穩增長,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將加大政策督查和落實力度,繼續提升用電負荷,抓好減停産企業復産和重點項目投産達效工作,確保工業繼續回升。”沈左權説,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將協調自治區相關部門在執行新的輸配電價後,適度調整差別電價政策,保持企業現行電價水準基本一致,繼續抓好停減産企業復産工作。爭取到6月底前,使全區停産的規上企業由目前的136戶下降到81戶。抓好50個重點項目達産達效,確保全年新增産值110億元。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