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背靠“大樹”,南京厚植“芯”森林

  • 發佈時間:2016-04-20 07:31:47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5日至16日,南京江北新區邀請20多名專家,研討積體電路發展方略。臺積電落戶江北新區,備受全球業界關注。借力臺積電,南京決心打造國內積體電路中心,計劃4年內建成千億級産業基地。讓這個“明星項目”落地生根,事關江北新區發展,而且對鞏固江蘇積體電路第一大省的地位意義重大。

  “江蘇製造”裝不上江蘇“芯”

  3月,包括南京臺積電、淮安德珂碼圖像感測器、武漢記憶體、重慶12功率半導體在內,國內多個積體電路項目開工。我國積體電路産業正駛入高速車道,近5年平均增長率達30%。

  “積體電路是資訊産業的‘心臟’,決定整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軍介紹,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積體電路市場,全國手機出貨量佔全球八成,平板電腦産量佔六成,電腦接近八成,電視佔六成,但其核心部件——積體電路晶片自給率不到8%,大多依賴進口。2014年,全國積體電路進口晶片2000多億美元,超過原油進口額。

  江蘇積體電路産業規模一直居全國第一,但近4年佔全國的份額持續下降,從2012年佔比高於33%降至去年的24.3%。去年全省積體電路産業銷售876億元,僅為英特爾公司的四分之一。楊軍擔心,照此趨勢,兩年內,江蘇積體電路全國第一的位置難保。

  積體電路産業包括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製造、設計利潤較高,封測利潤較低。向設計、製造投入100元,一般均可盈利30元,而投向封測,利潤僅5元。臺積電中國區副總經理羅鎮球介紹,去年臺積電營收266億美元,凈利潤達百億美元。我省積體電路産業逾六成分佈于封測,封測行業規模佔全國四成多。江陰長電去年收購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及聯合科技,市場佔有率躍居全球第二。而積體電路製造,江蘇佔全國24%,但三分之二的銷售由外資企業貢獻。

  積體電路製造、封測,江蘇老大地位難撼動,但在積體電路設計行業,我省企業規模僅佔全國15%,落後於上海。儘管江蘇設計企業數量多,佔全國三分之一,但龍頭企業少,平均利潤率不到8%,遠不及行業龍頭企業的三分之一。銷售達億元的設計企業,全國134家,江蘇僅12家;銷售逾10億元的,全國8家,江蘇則沒有。而設計,是決定積體電路晶片性能的關鍵。近幾年,我國積體電路設計環節銷售年均增長兩成,去年達1300多億元。設計相對薄弱,使得江蘇處於積體電路産業價值鏈中低端,而且影響製造業轉型升級。智慧電網、汽車製造是江蘇優勢産業,對積體電路晶片需求大,但省內企業難以滿足,江蘇製造裝不上自己設計的“芯”。

  臺積電落戶改寫“芯”格局

  臺積電落子南京,被業界視為江蘇鞏固積體電路老大地位的關鍵之舉。這是臺積電在大陸的第二個項目,13年前其在上海所投資項目,工藝已很落後。臺積電將在江北新區投資30億美元,獨資成立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晶圓廠規劃月産能為2萬片12英寸晶圓,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産16奈米製程,2019年規劃産能全部達産。這個項目落戶南京,意味著全球領先的晶圓技術首次進入中國大陸。

  業界預計,南京臺積電投産後,臺積電晶片的全球佔有率將由55%增至57%;臺積電的30億美元投資,將帶動超過300億美元的産業發展。問題是,300億美元會落在哪?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黃如認為,無錫、蘇州、西安引進的晶片企業産量不小,但這些大企業是封閉式的,上下游鏈都不在當地,除了拉動地方GDP,對當地産業發展幫助不大。而羅鎮球表示,臺積電是開放平臺,最大程度追求本土化,從人才引進到上游的設計、下游的封測,都希望和大陸合作。

  業內專家透露,臺積電16奈米項目爭奪很激烈,北京、深圳、重慶都在爭取,雖花落南京,但這並不意味著臺積電積體電路設計會隨之跟進。他介紹,上海張江高科技産業園是國內積體電路産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準最高、産業鏈最完整的區域,上海企業會緊盯臺積電的業務。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嚴曉浪提出,全國有能力開展16奈米積體電路設計的企業不超過10家,江蘇最多兩三家。臺積電進駐南京,江蘇應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積體電路設計。

  2014年,國家發佈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綱要,設立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大基金”掌門人、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介紹,“大基金”共決策投資28個項目,總投資承諾額度達426億元,帶動社會融資超過1000億元。“大基金”主要投向每個環節的龍頭企業,其在江蘇已投資長電科技並購、南通富士通合資等3個項目,總投資達7.8億美元。北京、上海、湖北等地陸續設立地方積體電路産業基金,總和超過1000億元。專家建議江蘇出臺政策,成立産業基金,幫企業解決投融資問題。政府應增強招商力度,引進有實力、有潛力的優質企業,對接臺積電業務。光靠臺積電一棵大樹,長不成森林。

  整合資源厚植“芯”森林

  隨著臺積電的落戶,江北新區將成為積體電路重鎮。江北新區管委會(籌)副主任羅群表示,江北新區正在籌建全球智慧設計中心,將加快推進積體電路發展,打造繼張江之後的下一個積體電路産業中心。

  羅鎮球説,臺積電佈局江北新區,主要是看中這裡政府服務的高效,這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外部環境。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坦言,積體電路是“燒錢”的産業,需要大投入。臺積電一個項目的高效運轉,無法代表整個機制的高效運轉。不少國家級新區管理層級眾多,交叉管理多,省、市責任、權益不明晰,各行政區、各開發園區利益協調難,給産業發展帶來重重困難。

  南京是全國軟體名城,但積體電路産業基礎薄弱,江北新區更是積體電路産業洼地。省經信委電子資訊産業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利用臺積電開放的平臺和先進的技術,一批設計企業很可能跟隨臺積電布點南京,這正是南京集聚資源,拉長我省積體電路設計産業短板的好時機。

  當前,國內積體電路産業最大的瓶頸是人才,全國人才缺口逾20萬。南京人才豐富,具有吸引企業落戶的突出優勢。中科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郝躍認為,除提供優惠政策、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江北新區應加快吸引人才。南京臺積電投産後,預計需要設備、工藝工程師(本科層次)1000人,對外設計服務基地則需碩士以上人才500人。建設積體電路産業中心,江北新區至少需要4000名軟體工程師、設計工程師。南京高校微電子專業每年畢業碩士500人,數量不少,但其理論與實踐脫節、所學工藝不對口,且流動性強。東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丁瑞説,師兄們都去上海、蘇州,如果南京臺積電招人,很多人會留在南京。

  “江北新區可以做大哥,整合資源,組建長三角協作平臺,聯手臺積電,建立培訓基地,培養企業所需人才。”楊軍説,只要用好人才、資金的杠桿,背靠臺積電這棵大樹,厚植晶片産業森林,積體電路的下一個輝煌屬於南京。

  本報記者 顏 芳 王世停 付 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