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農民工進城創造更便利條件

  • 發佈時間:2016-04-20 06:31: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意味著未來5年內,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要提高5個百分點,相當於1億人在城鎮落戶。

  如何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廣大農民工進城以後靠什麼生活?我國中小城市和特色鎮未來如何發展?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這一話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是今年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徐林表示,為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有關部門將拓寬落戶通道,督促各個地區特別是主要城市,即外來人口聚集地區,實施更加積極、更加寬鬆的戶口遷移政策。

  目前,很多城市雖然放開了落戶政策,但只放開了對本地的落戶政策。比如,廣東對本省的農民工進城落戶條件放得更寬,但是對外地農民工落戶就相對嚴一些。

  “這個現象在很多地方農民工落戶的政策制定上十分普遍。在戶籍人口落戶方面不應該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視。”徐林説。

  今年,我國還將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徐林表示,即便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仍然有2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不能得到就業和居住所在地的戶口。

  “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基於居住證制度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徐林説,設定居住證制度的重要前提是不能設前提條件,否則就和戶籍制度沒有什麼區別了。擁有居住證,應該基於居住證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隨著居民在一個地方持有居住證的時間越長,其所享受的公共服務水準與戶籍人口的差距應逐步縮小。

  “通過這樣的安排,到了某個時段以後,居住證和戶籍制度之間就沒有什麼差別,那時候中國的戶籍制度就最終可以讓位於居住證制度,這是制度上的設想。”徐林説。

  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有人擔心,農業轉移人口到城市後,靠什麼生活。

  “這個顧慮沒有必要。”徐林説,我國農民工進城並非盲目流動。一般來説,他們決定到某個地方去之前,都多少有一些線索,知道有就業機會。

  徐林説,政府應該為農民的進城就業提供更多便利條件。例如,提供更加全面的就業服務,通過資訊化的手段,為勞動力輸出地提供就業崗位資訊。今年,政府已經計劃為2100萬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提供職業培訓,讓他們有更多就業選擇。

  在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鎮方面,徐林説,有的城鎮人口規模達到六七十萬人,但還是叫鎮。這些城鎮的管理有“小馬拉大車”的感覺,不利於小城鎮進一步發展。

  徐林表示,目前,需要在制度上為這些鎮成為新的中小城市提供支撐。2016年,我國將加快出臺設市標準,推動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合理地設置為城市。同時,完善縣城和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加快拓展特大鎮的一些功能,下放一些事權、擴大一些財權、改革一些人事權,使得10萬人以上的特大鎮的管理許可權進一步擴大,適應特大鎮發展的需要。政府必須改善公共資源的配置方向,使得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務水準、公共設施的保障能力方面縮小與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差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